青年可如何看待國家改革新時代
青年可如何看待國家改革新時代

港澳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週年訪京團,昨日在北京獲國家主席習近平接見。習近平在會上總結港澳人士過往在國家改革進程上所發揮的作用,並表示隨中國改革開放進入新時代,香港及澳門在「一國兩制」的優勢下也有著新機遇,提出數點對港澳未來角色的希望。在這改革開放里程碑上,中央政府訂出「改革永不停步」的路線,並表揚港澳在過去的功績時,同時邀請特區攜手往未來改革同行。對再發展需求日益增長的港府而言,習近平的一番話無疑來得合時:近年來不少國際企業都放眼神州市場,中小微企亦開始磨拳擦掌謀求北上,相信國家的期望,能為商界接著的發展方略,帶來啓示。那麼,香港的青年群眾,又當如何看待習近平這番話,以及整體改革的佈局呢?


青年發展問題糾結


事實上,習近平在講話結語中,主動提及港澳青年在國家建設中的定位,以及青年發展時需具備的社會環境,重申「青年強則國家強」的概念,又表示青年是建設國家的新鮮血液,「港澳青年發展得好,國家就會發展得好」。而就港澳青年發展上,習近平指出社會要為港澳青年「多搭台、多搭梯」,並著墨於學業、就業、創業三方面,認為要解決青年於三業上遇到的實際問題,「創造有利於青年成就人生夢想的社會環境」。


回顧近年港府在青年事務上的工作,輿論大多評價都圍繞著「雖有創新突破,然而仍未到位」的說法。現屆政府決定青年事務委員會「升格」為青年發展委員會,並安排政務司司長擔任主席,一度於廣大青年群眾中掀起一番新氣象,可是至今青年發展委員會的實際倡議仍未浮現,令坊間已存有對「升格」意義的質疑。特首林鄭月娥在兩份施政報告中都提及過「與青年同行」的理念,足見其做好青年工作的決心和重視,然而社會上青年遇到的困境,仍缺乏針對性的措施。


這些現象,歸根究柢,來自香港的土地、市場規模、人口老化等客觀因素對港府的掣肘,令港府未能大刀闊斧推行青年政策。隨香港居住土地需求愈來愈大,用於青年發展的土地自然相對減少,加上行業單一和集中化,創科、環保、文娛等事業於香港會遇上的發展阻力將日益增加。政府的資源,隨人口老化的趨勢下,於公共福利及醫療開支上的財政負擔,亦會分薄可調動於青年政策上的資源。加上社會的兩極化和對立化,政府要通過關乎青年的議案,亦不見得容易。因此,政府過往所能做的,僅在於行政權力可達到的範圍,例如改革委員會,引入青年人和設立政策創新辦等。


港府青年工作困境 可藉兩地融合紓緩


過往的經驗顯示,香港青年在「三業」上遇上的困境,難以單靠香港政府推行措施,於本地完全消化解決。習近平於現在就港澳青年事務發言,代表於中央政府最高層級拋出港澳青年議題,亦代表有關議題再非單純的特區事務,更是改革開放層面的國家事務;青年發展方面,內地和特區的「兩地融合」能最大發揮雙方優勢,考慮到內地的市場規模、發展速度、土地面積,配合香港於國際聯繫、大專教育等青年所備優勢特質,內地能給予香港青年的發揮空間,絕不亞於本地條件。港澳青年亦能期待,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再出發大局,會有內地的政策及身份上的優待。


香港青年不應故步自封、裹足不前。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所取得的成績,就是內地發展具潛力的最佳實證。習近平期望港澳於幫助國家開放、融入國家大局、參與國家治理、以及促進國際交流四方面,採取更積極主動角色。特區的青年人在思考將來時,也應考慮自身力量可以如何融入以上的發展角色,趁著國家開啓改革新一頁,把眼光放遠,才能獲得更大成就。


國家改革新時代,將會是青年的時代。香港青年,應抱著敢創敢做的精神,發揮所學所長,促進國家改革進程時,為自己寫下未來輝煌一頁。


圖片來源:香港電台即時新聞、中國政府網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4
支持
5
好正
6
心心眼
1
無意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