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不走回頭路
改革開放不走回頭路

在九月中,米牛網及杭州米雲科技聯合創辦人、中國資深金融業人士吳小平,發表了一篇題為《私營經濟已完成協助公有經濟發展 應逐漸離場》的文章,引來內地及香港輿情關於「國進民退論」的熱議。可是,到底何謂「國進民退」,港人卻是言人人殊。在中美貿易戰、聯儲加息、全球市場調整等波譎雲詭的環球政經因素,民心變得敏感脆弱,社政討論有捕風捉影的趨勢。部分人士利用眾人不安,對「國進民退」議題加以炒作,甚至暗示內地將要回到「共產時代」,行「一大二公」。


然而,中央已表示,不論是哪一種「國進民退」的論述,都不符中央的治理方向。國家至今的發展成果,與堅持改革開放,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著共生關係。有熟悉中國社經的政壇高人更指,所謂「國進民退」,純粹為部分人士散播不安,為求動搖投資者信心而炒作的新聞。中國改革,沒可能走回頭路。


何謂國進民退?


所謂「國進民退」,泛指「國企取代民企」的現象。吳小平認為,民企等私營經濟已協助國企的公有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加上未來會因欠深謀遠慮,經濟紀律等因素影響下,不足以面對日趨嚴峻等國際競爭,因此民企不宜繼續「盲目擴大」。在輿論的發酵下,「國進民退」論成為了改革「開倒頭車」、「新公私合營」等極左思潮的代名詞,成了民企及投資者惶惶不安的源頭。


「不走回頭路」


筆者自問對經濟理解尚淺,特別向政壇高人請教,「國進民退」論是否值得擔心,高人笑言,目前內地的經濟及發展成就,都是環環相扣,而追源溯本,都自於已故國家領導人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基調。四十年間,由一貧如洗的狀況,晉升至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七億多農村人口脫貧,當領導的沒可能會走回頭路吧!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台以來反覆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不無原因。「國進民退」論,乃是將一切推倒重來,回到未行改革前。當今日中國正積極推進改革,為「一帶一路」等倡議努力,甚至把私營經濟的政策方針寫進「十九大」後的基本方略時,中央又怎會將四十年的努力、致富國家經濟、造福十三億群眾人民的方向,來個「急拐彎」呢?

高人更表示,內地對私營企業有著「五六七八九」的說法,即是私營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的城鎮勞動就業,以及90%的企業數量。這些成績,受中央充份肯定。國家私營企業的角色,從來不是如「民企退場」論所指的「協助角色」,而是「推動者」、「創造者」。對於「國進民退」論,還是一笑置之罷了。



「國進民退」 純屬炒作


事實上,國家主席習近平於本月初已指出說,「民營經濟離場論」、「新公私合營論」等說法,都是「完全錯誤」,與大政方針不相容。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亦表示,中央堅持國營民營一視同仁。可見,不論是哪一種「國進民退」的論述,都不符中央的治理方向。中央對公有制的國企,以及私營的民企,有著同等重視。可見,所謂「民企退場論」,實於改革等歷史進程,以至中央未來展圖,有著根本抵觸。因此,「國進民退」概念,乃出於對國家經濟及「中國模式」的不充份了解。習主席更點評,「中國奇跡,民營經濟功不可沒!」這番話,無疑粉碎了外界的「國進民退」猜疑,穩住民心與大局。


香港部份媒體在「國進民退」的議題上,有意無意的將之說成是中國的未來政策路線,配合貿易戰的氛圍,中央銳意改革、抓緊法制的決心,以及一連串貌似關連,實質抽空一切而得出的數據,塑造出一個「國家正進入新共產時代」的「危機」,在本來不太了解國情的一眾散戶及投資者中,散佈經濟不穩,利用民眾歷史對「收回國有」的狹隘「共產」觀的恐懼心態,以加深香港對內地的排斥心態,或加深「恐共」情緒。


有人刻意散播「恐慌」


筆者認為,這種炒作,製造不必要的恐慌之餘,長久更會增加香港以至內地市場的發展阻力。當國家積極將改革推至另一章節時,並加強內地與香港的連結關係時,投資者、私營企業、以至整體港人對中央的信心,乃是至關重要。將子虛烏有的「國進民退」,用跨大其辭、危言聳聽的手法,來銳化兩地矛盾,達到政治抹黑的目的,既不道德,亦不負責任。


聽高人分析,筆者更覺得,在這「後事實時代」中,港人除了要知道《基本法》所保障的權利及市場制度外,更要對媒體的炒作加以分析,主動了解國家國情。「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背靠國家,面向世界,方能開啓香港時代新一頁。



圖片來源:RT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3
支持
2
心心眼
2
好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