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港政策加強兩地融合
惠港政策加強兩地融合

本文作者為梁秉堅/香港菁英會副主席、香港五邑總會副理事長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本月中旬公布一個對香港具劃時代意義的政策,就是《港澳台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發布會中,公安部副部長侍俊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強調香港、澳門發展同內地發展緊密相連,增強香港、澳門同胞的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讓香港、澳門同胞同祖國人民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強調兩岸同胞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要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努力擴大兩岸民眾的受益面和獲得感。


政策將會在9月1日正式實施,據了解,政策就港澳居民在內地參加社會保險、勞動就業、上學、就醫等方面,規定了在內地享受三項權利、六項基本公共服務和九項便利的政策措施。申領居住證除了為港澳台居民帶來便利,對於粵港澳大灣區亦是一大利好消息,進一步加強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


香港是個多元文化的社會,惟早年受政治氣氛影響,跨境學童、新來港人士、自由行都受到社會上部分人士歧視,甚至現時有反對派、前政府官員認為可以減少新來港人士每日150人來港定居的配額,類似言論都對兩地家庭都存在負面的元素。


逾20年前,不少本港的男士因長年累月的在香港奮鬥,以至於難以在香港覓得愛侶,轉到內地結婚生仔,更有不少老夫少妻的兩地婚姻個案。再者,在二戰後的香港,有不少內地人口來到香港定居,當中有一些商人帶着資源來香港發展。這類人口當年移居到香港定居後落地生根,有部分因長期與妻兒分隔,而以合法方式申請來港團聚。


協助部分新來港者「再移居」


今時今日,新來港人士在香港的多樣性經已與當年有很大的分別,除了家庭團聚外,還有來港升學、投資移民、雙非家庭的學童(包括跨境學童)、超齡子女、來港投靠的人口等等,在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而言,這類人口需要融入香港生活環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另一方面,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以及更多內地對港的優惠政策推出,不少青年人及初創企業都在探索,甚至投入到內地拓展業務,兩地融入的現象日漸受到重視。


有志願機構以服務新來港人士為目的,在香港和內地設立服務處,為移居人口提供適切服務。通過服務經驗, 理解到有一部分人口, 基於不同的原因而需要經常往返兩地, 甚至有部分人口因未能適應香港生活文化,而希望返回內地「再移居」。


筆者是註冊社工,在面對未能適應香港生活的求助者,期望返回內地重新生活的要求,往往會因政策上沒有「返回機制」而愛莫能助,只能為事主提供融入香港的社會服務,讓他們能夠裝備好自己,投入香港的生活。


此外,對於一些家庭關係破裂,在香港沒有支援的新移民人口,由於需要照顧年幼子女而未能工作, 加上香港生活指數較高, 因而需要接受社會保障援助,唯當她們能重返內地生活時,能依靠居於內地的家人和親友,生活理應得到更好的安排。


特區宜設政策局協調資源


《港澳台居民居住證》出台,從香港土生土長的人口到內地發展是一件喜訊,對於需要「重返」內地生活的新來港人口而言也是好安排,因可讓他們有機會獲得更適合自己​的環境生活。有不少青年團體為香港的青年提供向內地發展的機遇, 亦有社福機構為移居人口服務, 筆者認為兩地政府可以考慮到兩類人口的需求和發展, 成立跨部門協調小組, 甚至成立專責的政策局, 以總籌協調資源,使不同背景, 不同階層, 不同能力的人口可以獲得適切的支援和發展, 使城市變得更和諧。


原文轉載自《大公報》 2018年8月31日


原圖:大公報資料圖片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0
支持
0
好正
0
無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