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位後的叩門戰
派位後的叩門戰

前日升中放榜,今年因學生人數多於中學學額緣故,近八成學生獲派第一志願,逾九成獲派頭三志願,本以為這是個皆大歡喜的結果。翌日閱報,發現原來有派得頂尖Band 1中學的學生家長,一樣跑去叩門,高處未算高,母親說要為孩子找一所她心目中的「皇者之選」。

於是,這名本已派得九龍華仁的孩子,去了港島區的英皇書院敲門。

不但名校如此,地區學校的叩門戰也不遑多讓。我家么女今年升中,有派得Band 1學校的同學,竟走去另一Band 1叩門。我奇怪,你已經入到許多人「恨都恨唔到」的學校了,還爭甚麼?他們說:「人望高處嘛!」

可有想到,你貪得意去爭取的一個高處,隨時令倒楣的人喪失了一個翻身的寶貴機會。

因為,叩門這回事,本來是為失手、失運、失足的人而設。當你明明成績可以進入Band 1學校,可能因為你的選校策略出了問題,電腦不懂人情,依分照派,把你編進Band 3學校,你心有不甘,向心儀學校叩門求收,是唯一機會,也是最後途徑。

一所學校,一般只得幾個叩門位,如果你已有華仁在手,卻去跟倒運的人爭一個皇仁叩門位,就是奪人家的翻身機會,形同落井下石。我雖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由華仁轉到皇仁,只屬錦上添花,我看不到當中改變對這孩子有多大影響,還不是一樣的超級名校。但如果能給一個不慎跌落Band 3網的Band 1學生雪中送炭,那種改變的力量,才有意義。

所以,家長請不要濫用你的叩門權利,如果純粹因為貪婪而叩門,請三思,因為你的申請隨時扼殺了另一個不幸者的機會。教育局也應有所限制,諸如規定已獲派頭兩志願的學生,叩門一律不收,好讓叩門的意義重返正軌。

原文轉載自《頭條日報》2014年7月10日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