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兒參加了一個海報設計比賽,這孩子一向獨立有主見,由構思到創作到完成,我都只是個旁觀者,偶然提點意見: 「不如標題用藍色?」她都會胸有成竹反駁: 「藍色陣間要用呢度,用綠啦!」全程由她一手一腳一人包辦,完全不假外求。
直至作品完成,遞交了,一星期後,小女兒這才來求救。
「媽媽,能不能幫個忙投票?」「吓,不是由評判選的嗎?」「所有作品,先於網上投票,最高票數的五幅畫,最後才由評判定名次。」難怪過去常收到友儕間傳來「最可愛BB 選舉」的催票提示,某某的孩子或某某的孫一參加了比賽,群組就會發動人脈網絡傳大家一條link,叫眾人click 入去投某某一票。
小女兒關係不多,發動同學老師投票,最多也只有三十來張,此時此刻,父母的人脈發揮了最大作用。
網上投選海報廣傳拉得廿票一開始,我就伏在電腦替她按下第一票,然後再把網站轉傳給四方好友親朋,半懇半逼的要別人投票給阿女。
一小時後,有廿多票,滿以為成績算不錯。忽然收到姨甥女來信息: 「嘩,人哋成千票,你得嗰廿零票,點玩呀?」
我們這才打開網頁細看,原來電腦一直按投票結果排位,開始投票的第一個小時,排第一位小朋友的畫作,已得到了千多票,第二位也有五百幾!
這種比賽,好小圈子,正常人不會無端端走進去投票,click 得進去的都是跟參賽者有關係的人。排第一位孩子是個小一生,畫作不特別出色,故照理不是外來人投的票。而一個小一學生不可能有千多個朋友,票源來自父母網絡該是頗肯定的事。
一小時取千票投票率高於區議會不過,我想來想去都想不通,就算他父母人脈關係厲害,也不可能脅令所有親朋在頭一小時內聽話投票。
一個小小的地區海報設計比賽,頭一小時的投票率已比區議會選舉高,那是我第一次親身體會網上投票的不可靠。
「是作弊嗎?」女兒深深不忿問。
「我們可沒證據。」我唯有這樣說。
「一個小學生怎可能有千幾個朋友?」「哈哈,有可能的……」我想起,曾經有個教師朋友告訴我的真人真事。
朋友是教中學電腦科,她女兒參加了BB 笑臉比賽,於是她在每次上課前都吩咐同學,先打開這個BB 笑臉比賽網頁,click 入去投她女兒一票,投完才上課。
老師叫到,誰敢不從。如此下來,一千幾百票不難拿到,她女兒也順利拿了BB 笑臉比賽冠軍。
朋友的成功經驗,加上小女兒廿幾票的教訓,從此,我不再相信那些網上投票結果。
原文轉載自《明報》 2014年7月1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