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助釋私隱疑慮
溝通助釋私隱疑慮

智慧城市之所以稱為「智慧」,皆因決策和管理均以數據主導,故此收集和分享數據資訊正是12月公布的《香港智慧城市藍圖》中解決交通問題的重要策略。


開放搭乘數據惹爭議


美國紐約市在開放資訊上可說走得最前,早於2012年已把開放數據訂為法例,規定2018年底前所有公共數據須在政府的單一平台上公開。紐約市長辦公室前數據分析總監Dr. Amen Ra Mashariki表示,開放數據的過程殊不簡單,最大爭議之一是個人資料的私隱問題,這也是港人關心的議題。


去年初,紐約監管機構要求Uber這些出租汽車(FHV,不包括紐約傳統黃色的士)要把每程接載和落客的時間和地點上報,以作分析並把資料發布到政府的單一開放數據平台,這一指令引起社會強烈反響。


監管部門的理據是,要檢測FHV公司有否遵從《司機疲勞法》——紐約規定職業司機只可在24小時內接載乘客最多10小時,或一星期最多60小時,避免他們因長時間工作過勞引致意外。


同時,FHV接載次數迅速飆升,行車數據對政府非常有價值,例如哪些地區需要更頻密的巴士服務或者開設新路線、哪些地點上落客更「就腳」,以至哪些地段是出租車少有提供服務甚至拒載,作為運輸規劃的基礎。


紐約官民尋共識


另方面,壓力團體指出,如果每個人的搭乘紀錄都要上報,紐約市民私隱會受損,也令不法之徒有機可乘。歸根究柢,這是對政府的信任問題。有紐約公眾權益組織直指這是對特朗普政府的擔憂。


為解決爭議、釋除疑慮,政府舉辦了公眾聽證會,令市民和官員有機會直接溝通。結果大家達成共識:收集的乘客上落車資料由原本的實際地點,變成鄰近的地區號碼。


正如Dr Mashariki所說,紐約市開放數據從制訂政策到執行,是政府、政客、專業人士、公民團體和一般市民共同努力的產物。這自然困難重重,不過為確保開放數據以民為本,政府一直堅持要跟不同持份者溝通。為了真正邁向智慧城市3.0,紐約的經驗對香港也有參考價值。


原文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2018年1月16日


p.p1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font: 12.0px 'PingFang HK'; color: #000000; -webkit-text-stroke: #000000} p.p2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font: 12.0px 'Trebuchet MS'; color: #000000; -webkit-text-stroke: #000000; min-height: 14.0px} span.s1 {font-kerning: none} span.s2 {font: 12.0px 'Trebuchet MS'; font-kerning: none}

原圖:港人講地圖片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