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就在身邊
一帶一路就在身邊

林鄭月娥提出的第一份《施政報告》,其中重要一環是香港參與開拓「一帶一路」的角色。沒有傳媒像兩年前報道梁振英的《施政報告》般,細數文內提了多少次「一帶一路」,回想真為當時傳媒的無聊感到耳赤。或者反對派政客也忙於在「小恩小惠」中找碴子,而忽略這項可能主宰香港未來幾十年發展路向的策略。

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恐怕不少香港人都覺得這概念與香港無甚關係。如今4年過去,國家在「一帶一路」沿線的影響力日益增強;而香港扮演的「超級聯繫人」角色也逐步成形,概念開始轉化成實利。特區政府期望與國家發改委於年底前簽署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全面協議,涵蓋金融、基礎設施、經貿交流、民心相通、項目對接和爭議解決等方面。

香港早已參與不少「一帶一路」建設相關的項目。例如,在國家商務部的支持下,兩家香港建築專業顧問公司於2015年分別參與國家在尼泊爾和柬埔寨兩個援外建設項目。

商務部亦指出,香港可在「一帶一路」沿線推廣人民幣業務,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和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功能等;同時可建立專業服務平台,為重大項目建設提供諮詢、國際聯繫和專業配套等服務。說的都是以10億元計算的利益,香港人的企業家精神早已就位。

年輕人應多看外面世界

除了政策、設施、貿易、資金的合作相通,「一帶一路」還有一個重要特色就是實現民心相通。香港有為數眾多的非政府組織,在推動「民心相通」的工作上勝任有餘。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日前便帶團前往柬埔寨、越南、印尼等地考察訪問。

在柬埔寨,他與幾位香港義務醫生一同了解當地的醫療情況,見過柬埔寨衞生部部長,並構思香港如何協助當地病人解困。香港的慈善管理模式相當完善,過去多年,也曾參與內地的扶貧和慈善項目。香港有責任把這套經驗傳遞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告訴世界我們不是個只懂傾軋和吵鬧不安的冷酷城市。

香港人向來對自己的制度引以為傲,成為內地與周邊不少國家和地區的學習對象。不過,這些年來,愈來愈多人對制度抗爭的暴力事件,包括對法治和法庭的蔑視,令香港在軟實力上的優勢逐步坍塌。

隨着「一帶一路」的倡議,我們何不回歸初心,保持本身的優勢,走出去的同時,亦把外面世界的好東西引進來。

「一帶一路」似遠還近。新時代的香港人,投資也好,就業就學也好,多出外走走看看,單上網瀏覽也無妨,可以讓胸襟和視野得到舒展。年輕人看過天大地大,或許會知道自己的不足,反思圍堵校委校長、侮辱國旗國歌、欺凌內地來客等行為是何等無知無聊。

原文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2017年10月20日

原圖:新華社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