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有樓難
青年有樓難

本文作者為菁英會理事、團結基金會顧問、工聯會黃大仙區議員莫健榮

樓價創歷史新高,高樓價成為巿民茶餘飯後的話題。最近話題又多了一樣,就是電視真人處境節目《有樓萬事足》中青年買樓故事。

每月儲錢105%的女文員、用50蚊一日的男士、 要住二千呎有樓有高潮的港女,他們的故事和言論都令不少巿民嘖嘖稱奇。雖然這些個案內容誇張、極端,但不失反映青年人在超高樓價下的真實寫照。

特首提及高樓價扭曲一代青年人的價值觀。「七十後」港人,遇到香港樓巿的低谷,基本上兩口子工作就有機會買樓上車。這代人過去流行「四仔」文化,大家都以買到屋仔搬離公屋為榮。到「八十後」買樓已不易,如沒有「父幹」、家人資助,是很難拿出首期。

早些年,大學迎新營流行派發公屋申請表,不少人在大學時期已輪候公屋,上樓成為這代人的人生要務。面對現今難以負擔的樓價,大部分「九十後」已打消買樓的念頭。又因公屋計分制,輪候上樓亦十分困難,這代青年住屋十分困難。

筆者認識不少蝸居青年,為了等候上樓或儲蓄首期而推遲婚期,甚至結婚後和另一半分開居住,又有為輪候公屋而選擇不升職加薪。我們不禁問:世界第一高樓價的香港,是青年病了還是社會病了?

原文轉載自《都市日報》 2017年3月16日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