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園裏的童夢
小公園裏的童夢

港島堅道西端有一角花園,面積不大,但婆娑樹影之中,一片寧靜祥和,還置有各類小朋友玩樂設施。花叢樹蔭中,暖風拂面,幾瓣落花枯葉帶到肩頭、腳邊,凝神定睇,恍似便能衣破塵埃、青凝不染,亦把煩擾的社會看得更加透徹。

若天氣晴好,小園地會聚上十多二十個大人帶小朋友玩樂,白皮膚、黃皮膚、黑皮膚的孩子們毫無顧忌一起遊戲、一起嬉笑;家長有講英語的、廣東話的、普通話的、南亞語的,聽不懂是什麼國家語言的都有,還有一些菲律賓和印尼的傭工。

大家晨早初見面點頭微笑,相熟的互問安好,說是共道桑榆似乎不入格,但確實有點舊日里巷祥和的味道。一位上海的老丈跟初遇的朋友在訴說帶小孫的勞累,但嘴角滿足的微笑卻出賣了他;說一口流利英語的少婦在請教較年長的美國女士學前幼兒班的招生情況;有人在吹肥皂泡,五彩斑斕的氣泡映照出幾張不同膚色的笑臉。

小朋友總會帶玩具,沒帶的也沒關係,反正皮球、玩偶、腳踏車四處都放在,也毋須問准是誰的,喜歡就拿去玩,從沒見發生爭搶,若是自己的「波波」有其他孩子玩,就先去踏單車。

一個女孩正盪鞦韆,縷縷鬈曲的金髮迎陽光飄揚,下面一個男孩靜靜輪候,沒有點滴的焦躁,漆黑明亮的眼睛閃光芒。文化差異仍在,洋童從地上撿起枯葉,綁成一扎把玩,香港家長卻告誡孩子不要撿拾,以免弄髒兩手。

在這沒有法律規範的「國度」裏,有限的資源以一種如此自然的方式分配得井井有條。一剎那,心頭有一絲悸動,外面的世界已許久不見這種美好。

公園裏,沒有人會叫罵上海老丈是蝗蟲,指摘他掠奪本地資源,甚或圍哄要他趕快把孫子帶回偉大祖國;白人男孩和黑人女孩並肩坐在長椅,沒有效法NBA洛杉磯快艇隊的老闆斥責女友不該跟黑人混在一起,從而策動同伴杯葛女孩;更沒有孩子像巴塞隆拿球員丹尼爾般因膚色而給人稱為猴子,遭人擲香蕉。

想起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希望有一天,生活在香港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無論什麼種族和背景,都能平等共融,互相尊重。

全人類的普世價值不只屬於這個小花園,它們應存在於整個香港社會。這樣的小花園,香港其他地方還有許多。

原文轉載自《信報》 2014年5月2日

原圖:telegraph.co.u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