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迎難而上的成績表
CY迎難而上的成績表

行政長官梁振英昨日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一如所料,CY果敢地觸碰本港的「老、大、難」問題,房屋方面未來幾年的公、私營房屋供應充足,逐步取消強積金用作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的「對沖」,又優化長者生活津貼,可謂打破了政府管治後期會成為「跛腳鴨」或「看守政府」的詛咒。從CY在房屋、扶貧、安老、助弱以至發展經濟的成果,可見其穩中求變、行之正道的施政方針說到做到,實現了他競選時的承諾。然而,儘管覓地建屋初見成效,在樓價仍然高企、公私營房屋依然短缺的情況下,若良好的土地房屋以至其他政策未能延續,房屋等重大民生問題在未來亦難有解決之日。

大力增加公、私營房屋供應

有論者質疑,CY任內的公屋興建數量不足,公屋輪候冊數目達29萬宗之多。筆者認為,造地興建房屋需時,社會各方當然可以質疑現屆政府在公營房屋方面的建量數字,但筆者建議大家一看今年《施政報告》這份「成績單」,再作出公允的評價。在未來3至4年,私樓供應達94,000個單位,比現屆政府上任時高出45%;公營房屋方面,未來5年的興建量約有94,500單位,倘若把「2016-17至2020-21」與「2012-13至2016-17」兩組數字作出比較,會發現未來5年的公營房屋供應多出約37%。對於一些「敢CY必反」、又聲稱房屋政策「失效」的人士,這些「數據」能說服你們嗎?

作為向市民負責、為社會籌謀的特首,CY明白到要解決房屋問題,就只有增加土地供應一途,以降低地價和樓價,讓基層「上樓」、中產「上車」而得以安居樂業;CY、特區政府預見到本港未來會出現嚴重的土地短缺問題,故積極覓地,物色超過200幅房屋用地,全力增加公、私營房屋的供應。

從短中期看,政府透過更改土地用途、提升發展密度等,提供超過38萬個住宅單位;中長期方面,則有新發展區、新市鎮擴建以及潛在鐵路物業發展項目等,提供超過22萬個住宅單位。換句話說,現屆政府在中短長期,已就超過60萬個住宅單位的土地供應作出規劃,在短短幾年間取得如此大成果,CY與政府人員「粒粒皆辛苦」之餘,可謂「有血有汗」!

至於私樓樓價仍上升的問題,筆者認為不能只看表面數字就作出判斷,認為現屆政府處理樓價問題不善;事實上,種種早已種下的客觀因素,才是導致樓價飆升的主因。打從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開始,樓市就步入「寒冬」時代,2002年政府宣布停建居屋,前特首董建華離職後政府基本上已停止開發土地,潛在的巨大需求一直累積;現屆政府覓地、建屋,而且要追回供應上的落後,土地房屋工作殊不容易。

加上全球不少國家實施量化寬鬆的措施,不少資金避免資產貶值,紛紛流入房地產市場,配合極低息的環境以及較低的供款入息比率,樓價豈又不攀升的道理?以現時供樓的「負擔能力比率」(Affordability Ratio)大約50%計算,樓市比1997年120%的「比率」已低很多,樓市亦未至於當時那麼不健康。

筆者敢斷言,倘若CY過去四年沒有積極開發土地、加快及簡化土地開發程序、增加土地房屋供應、以「辣招」壓抑需求以時間換取空間來追趕落後的供應,相信今天的樓價、租金恐怕會更加高,市民更加難以負擔。

仍需再物色1200公頃土地

誠然,儘管現屆政府已為未來土地供應出盡「洪荒之力」,但未來土地供應,尤其是五年、十年後的土地供應依然非常緊張。根據規劃署的估算,2046年的土地需求最少為4,800公頃,即使現屆政府的短、中、長期的土地供應全部落實,本港仍需再物色最少1,200公頃土地,「地從何來」呢?

如CY所指,市民並非負擔不起房屋的建築費,而是負擔不起高昂的地價,要解決這個難題,只好重新思考土地利用的規劃;他提出把高生態價值的土地納入郊野公園,把低生態價值的郊野公園邊陲土地用作興建公營房屋及非牟利老人院,是值得思考的方向。必須強調,即使開發這些土地作房屋之用,並不是甚麼地產項目,而是協助中產置業、基層上樓的民生措施。

倘若大家有留意近期有關特首選舉的新聞,會發現有不止於一位特首參選人,不約而同地公開認同現屆政府積極覓地、興建住屋、解決房屋問題的政策方向,甚至有參選者表示會延續CY的施政理念,這正正說明CY的土地、房屋政策方向正確,其「穩中求變」、「行之正道」的理念亦受到肯定、認可。

經濟成果同樣不容忽視

土地房屋政策,為CY、現屆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其實現屆政府在經濟等方面同樣取得不少成效,即使不尋求連任,CY亦沒有放軟手腳,相反在《施政報告》中更見積極投入,除增加扶貧、養老及助弱等措施,更積極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根據CY在《施政報告》中的引言,香港被美國傳統基金會連續22年評選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而近年本港經濟溫和增長、通脹持續回落,失業率極低,可見現屆政府在經濟上所作的工夫也不少。

對於未來的經濟發展,CY亦提出了不少具長遠目光的政策,例如政府計劃提出《稅務條例》的修訂草案,推出稅務優惠,吸引公司來港發展飛機租賃業務,稅率或由16.5%大幅減至4%,預計未來20年為3,200架飛機融資,創造13,000個直接或間接的就業機會。其他措施包括優化CEPA、「一帶一路」策略以至支援創科發展等政策,亦可見現屆政府發展經濟的理念,並非誇誇其談的口號,而是說到做到的惠民措施。

政綱基本落實不必強指CY「走數」

CY在方方面面的施政成效,相信只要大家平心靜氣、放開成見,認真審視CY、現屆政府的報告,會發現政府在各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果。至於其他CY在競選特首時的重要政綱,筆者認為同樣已經基本落實。退休保障方面,根據CY當時的政綱所寫,內容並無提及要落實全民退保障,最主要一項政綱就是在生果金上增設一項特惠生果金,即現時已落實、優化的長者生活津貼。

取消強積金「對沖」方面,CY亦已實踐政綱的承諾,建議逐步取消強積金用作遣散貴或長期服務金的「對沖」,政府亦會在過渡年期資助僱主部分的額外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開支。至於標準工時,或許有勞工團體不滿意未有落實標準工時,但CY確實已經實踐承諾,成立「標準工時委員會」,有關議題亦進行過兩次公眾諮詢,正等待「委員會」向政府提交報告,讓政府訂立工時政策方向。

綜合而言,CY在社會環境較艱難的情況下「迎難而上」,一一實踐其競選政綱中的施政承諾,筆者認為這份「迎難而上」的決心應該延續至下一屆甚至往後的政府;現屆政府在重要的各項民生議題上取得初步成效,但要徹底解決方方面面的問題,還得靠以後的政府繼續努力,以及廣大市民的支持以及諒解。

原圖: 政府新聞處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