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取替報紙
手機取替報紙

本文作者是吳康民

走進茶樓酒館,人聲混雜。

有不少人在看手機、上網,也有一些人看報紙。看手機的是年輕人和少數中年人,看報紙的是老年人和少數中年人。總的趨勢,是看報的少,上網的多。

看手機,上網正在改變人們瀏覽新聞的途徑,獲取訊息的渠道。我的辦公室有四個人,只有我一個人在看報紙,其他三位青年人,都在上網看手機。我有時要找一些材料,也要依賴他們從網上取得。

中國社科院的一份報告顯示,去年全國互聯網媒體廣告收入,超過電視、報紙、電台、雜誌四類宣傳媒體廣告收入的總和。以往我們可以在公共場合,交通工具中,見到不少人在看報紙、雜誌,現在卻是人手一機,只有少數老年人,才會看報。

不少報紙已面臨讀者流失以至關門大吉的危機,有說手機已成為報紙的「掘墓人」。

因此,報紙如何掙扎求存,就必須在「芸芸眾生」中精心尋求自己的受眾,提供手機所不能提供的內容。使人們願意花錢購買、訂閱並仔細讀下去的紙媒。

但是現代人特別是青年人,講究的是「快」而不是「精」,即像當今流行即食麵一樣。潮流如此,奈何﹗

本來每天的報紙,都傳遞着最新的訊息,但自從有了電台和電視之後,新聞傳播便比報紙要來得快。到了人手一機之後,不用看電視聽電台,便從手機獲得最新的訊息了。

有人說,新媒體的興起,也許是把報紙辦得更好的良機,是報紙來一個深層次改革的時候了。

話雖然這麼說,但正像寓言中的「龜兔賽跑」一樣,除非是兔子錯過了跑贏的機會,才會讓烏龜賽贏;否則,永遠都是靈活的兔子取得勝利。

原文轉載自《文匯報》 2016年12月26日

原圖:網絡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