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華言論當「家鄉口音」 你家真在香港嗎?
辱華言論當「家鄉口音」 你家真在香港嗎?

本文作者為立法會議員陳恒鑌

本屆部份新晉議員,言論日日「新鮮」,先有「土地問題」論調,再有立法會宣誓時所作出的辱華措詞。事後,兩位還辯稱是鴨脷洲的家鄉口音。我雖然不是住在鴨脷洲,但出入該處無數次,從未聽聞有所謂的「家鄉腔調」。究竟這種行為是發自「衷心」的政治無知,還是他們別有用心與中華民族開戰?慨歎、遺憾、髮指,都不足以表達他們的無知。

宣誓,源於西方宗教儀式,再發展成今天應用於各個場合的禮儀,不但含有法律的意義,更具備神聖不可褻瀆的價值。換言之,一個人進行宣誓行為時,意表着其所想所說是真誠的認知,亦是最衷心的「心底話」,否則大可不進行宣誓。至於立法會議員的誓詞,是根據香港法例《宣誓及聲明條例》所作出,內裡清楚載有議員宣誓時必須作出的完整內容及措詞,並非可以隨意篡改。若不能完成宣誓儀式的人士,就應放棄議員的資格,以對香港的法治精神表示尊重。

或許,在立法會議員宣誓的過程中,有些人會選擇表達自己的政治立場,對誓言「加鹽加醋」,任意停頓拖慢,但起碼是他們發自內心的表述。當然,最終宣誓是否有效,還是需要由他們自行承擔風險。然而,面對青年新政兩位「小學雞」議員的誓詞,那怕有最大容忍的胸襟,亦真是難以恭維。其他內容可以不提,就針對「the People Re-fxxking of Cina」的一詞上,那究竟其在「真誠地」表達何種立場呢?在香港立法機關內一個何等莊嚴的場合,公開地使用何等粗暴的語言,構成何等侮辱華人的言論,是何等的無知。

青年新政事後辯稱是「鴨脷洲口音」,並非其所表達的內容。我真想問句兄台,你是否真的在香港長大嗎?我從未聽過有香港人對「China」一字有如此腔音。更甚者,他們又修飾「支那」的意思,拋出孫中山、印度、南歐等人所用的字眼護短。兩位「小學」同學,真的不妨告知你們,所有字詞均有其時代和地理的背景。民國時代通用,不代表今日可以接受;遠在他方所表達的意思,不代表香港能夠理解。某些人感情複雜,思想開放,私下喜用「扑野」一詞,但不代表大場廣眾下演講是合適用字。現今「支那」一詞的含義,就是代表當年軍國主義蹂躪下對中華民族的傷害和侮辱。戰後,日本政府亦害怕再一步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隨即下令所有機關禁用「支那」詞彙,避免不必要的誤會。

隨後,青年新政更指在三權分立的精神下,政府無權批評立法會議員的行為。唉,既然曉得是三權分立,立法機關就是代表着特別行政區的其中部分。閣下在立法會如此莊嚴場合,公然侮辱中國國名及中華民族,很有可能被誤會為整個香港特區的表態,事後政府作出澄清也是合情合理。試想想,有議員口口聲聲說自己是「政治家」,但如今敢做又不敢認,諸多籍口,推推搪搪,不就是懦夫的行為麼?

近年來,反對派藉着片面的民粹民情,不斷挑戰香港和中央政府的底線,可謂是一種玩火自焚的行為。部分人士有意無意地宣揚「港獨」,以為能使特區的自治程度提高,換取更大的自由。相反,中央政府已多次表明,香港的「高度自治」源於《基本法》條文。若然此「基本大法」不獲港人尊重,任意宣揚「獨立」的思想分裂國家,難保將來中央會收緊對港的政策,以防止相關不利領土完整的思潮散播。「一國兩制」能發展到今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竟有人士基於無知的緣故,對其任意的摧殘,令人相當心寒。《基本法》之後能否繼續延續,還真看各位高台貴手。

古語有云,「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又或再俗一點,「面是人家畀,架是自己丟」。若然青年新政兩位議員不收回相關的言論,還在一味堆砌理由護短,那可真是與整個中國,甚至是中華民族作對。口音不同,理應可求同存異。但試問一句,兩位在港生活多年,何解會有一種異常奇怪的口音,既不符合香港現況,又不符合中國人的邏輯。你們是否「真‧香港人」呢?

2016年10月14日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