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弄台灣 愧對港人
愚弄台灣 愧對港人

台灣學生佔領立法院,立法會議員范國威與社運人士譚凱邦,再次發起籌款在台灣登廣告,數落香港和內地。然而落款只是「數百位香港人集資聯署」,連發起人姓名都沒有,藏頭露尾,其可信性已經成疑。該篇煞有介事的廣告,連很多基本常識和事實都未曾搞清楚,背後目的更成疑。原因不外乎兩者,或是無知,或是刻意歪曲。

廣告說:「CEPA只須特首簽署,立法會沒權審議」。事實上,過往多年,香港和其他經濟體制定的自由貿易協定,均不須行政長官簽署,也不要立法會通過,CEPA的做法亦是如此,與國際處理經貿協議的慣例一致。稍留意政事者都知道,CEPA及其補充協議一直由財政司司長簽署。


《基本法》賦予香港的行政機關「辦理中央授權的對外事務」的權利,這其中便包括在經濟、貿易、金融等領域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單獨與世界各國、各地區及有關國際組織簽訂有關協議。這實是一國兩制下香港享有的獨特權利,卻被扭曲為黑箱作業。

中港自回歸前已緊密合作

廣告又說自由行只為香港帶來壞處,「不斷開設藥房,讓大陸旅客買奶粉」,同時暗指旅遊業界作為既得利益者罔顧民眾利益。然香港政府早於去年初便實施限奶令,旅客帶奶粉出境只限兩罐,卻未見提及。更重要的是,旅遊業是香港四大支柱產業之一,聘用超過二十五萬人,涉及零售、餐飲和運輸業。倘若真的停掉自由行,范、譚兩位又會怎樣為這二十五萬人的生計籌謀?

廣告說:「在經濟上依賴中國是危險的」,可香港從來都是一個向全世界開放的經濟體。香港三面環海,唯一的經濟鄰居便是中國大陸,自英治以來內地亦一直是香港主要經濟夥伴。一九七九年港穗直通車開通,一九九三年有第一隻國企H股在香港上市等,都為香港發展和集資市場奠下重要基礎。且不論自來水和副食品供應,港英年代還直接批地予中國銀行建立現時的總部,這些都是內地和香港在經濟和民生方面緊密關係由來已久的明證。為甚麼一個殖民地政府的經濟與中國融合沒有危險,反而一個回歸了的特別行政區政府卻會造成危險?
關係「不平等」 港多佔好處

廣告又指「梁振英盲推中港融合」,其實中港融合根本毋須人為推動。經濟、文化上的交流,以及血緣上的聯繫,使中港兩地早就無法分割。每日有十萬名內地人士過關來港,北上的香港人更達十六萬名之多,在內地長期工作居留的港人數以十萬計,兩地跨境婚姻佔香港登記婚姻超過三分之一。當年的港英政府尚有抵壘政策,特赦南來的內地人,令他們在香港安身立命,聯署廣告的數百位香港人的父母輩也許亦在其中,范、譚兩位對他們又可有感到半點羞愧?

若說內地和香港關係不平等,則此不平等盡多是香港佔好處。每天香港駕車北上的職業司機以萬計,但內地職業司機駕車南下卻嚴格限制數目,倘若來個對等,香港有一半司機要失業。香港人在內地工作毋須簽證,但內地人要來香港工作必須簽證、香港人回內地定居或養老,從來沒有配額,內地人要來香港定居或養老,都必須輪候配額。

兩位先生抽台灣水、抹黑香港、反噬內地,置台灣福祉於不顧,既愚弄台灣同胞,更愧對香港人。

原文刊載於《星島日報》2014年4月4日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