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灣區發展】粵港澳媒體聯合採訪灣區 探索東莞科創「硬實力」
【見證灣區發展】粵港澳媒體聯合採訪灣區 探索東莞科創「硬實力」

「同心築夢·共謀發展」粵港澳媒體灣區行第二場聯合採訪活動,昨日(2日)在東莞正式啟程,中央駐粵媒體及粵港澳三地媒體逾30名記者將一連五日走訪東莞、中山和江門三座城市,親身見證灣區的發展成果。採訪團昨先後走訪了中國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東莞-香港國際空港中心和東莞巨正源科技有限公司。



被譽為探索物質材料微觀結構「超級顯微鏡」的中國散裂中子源,是全球第四、中國第一台脈衝式散裂中子源,是由中國科學院和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設的國家大科學裝置,也是「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項目整體規劃用地1000畝,共設計預留20條中子通道,可建設約20台譜儀。這項國之重器,不止用於解決前沿科學領域,還包括航空航天、能源材料、生物醫藥以及文物保護等等。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子科學部副主任張俊榮表示,在中國散裂中子源出現前,香港用戶主要利用日本和英國的散裂中子源。如今中國散裂中子源的發展,亦需要「香港經驗」。他們和港方資深用戶一起開發實驗技術,不僅在技術層面推動,還能擴展中子應用。散裂中子源亦聯合香港城市大學、澳門大學、東莞理工學院等優質科研資源和力量,共建粵港澳中子散射科學技術聯合實驗室。




如今,中國散裂中子源的大灣區用戶約佔四分之一,切實為粵港澳科技合作提供支撐。例如微小角中子散射譜儀,目標定位是面向港澳用戶;另一台是能量分辨中子成像譜儀,目標是面向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產業,目前這兩台譜儀已經正式「開工」。而聯合東莞理工學院、香港城市大學共同建設我國首台全散射中子譜儀——多物理譜儀,亦早於2021年7月建成並投入使用。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成立五年以來,注重增強原始創新能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已布局十大科學研究方向,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重大項目、廣東省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198項,財政經費約8.05億元(人民幣・下同)。科研成果先後入選2019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和2020年中國重大技術進展,2023年1月實驗室「材料科學」首次進入ESI前1%,標誌著實驗室材料科學科研水平進入國際高水平學科行列。與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共建阿秒科學中心,定位為國際領先的超快物質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推動先進阿秒激光設施的建設,提升我國在超快科學領域的綜合競爭力。實驗室建成的公共技術平台即材料計算與數據庫平台、材料製備與表徵平台、微加工與器件平台、大灣區顯微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累計服務客戶逾300家,提供超過15萬小時的各類檢測和微加工技術服務、800萬核時的材料計算服務。


實驗室注重強化協同創新、推動成果轉化,探索實現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的轉化應用。目前已引進25個創新樣板工廠團隊,直接孵化35家產業化公司,銷售合同額7.3億元,其中18個項目融資逾9.2億元、市場估值逾50億元,已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3家,廣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家。與東風汽車、中鋁、中建、寶武特冶、中航發、一汽、南方電網、中石化、江蘇芯澄等大型央企、頭部企業及地方所屬「專精特新」企業深度合作,形成松山湖特色的「室企共建聯合工程中心」發展模式,共同攻克產業技術難題;與粵科母基金設立3億規模的新材料投資基金,聯合國投集團設立5.55億規模的創投基金,支持產業轉化。



採訪團下午到訪香港—東莞國際空港中心,該項目是東莞與香港發揮各自優勢開展務實合作,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進一步豐富莞港合作內涵的重要舉措,這將進一步促進東莞對外貿易和開放型經濟的發展,加強香港國際機場作為大灣區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在東莞設立香港國際空港中心,實質上是將香港國際航運中心的定位、功能、作用實現「前移」,空港產業配套服務功能前移至產業腹地。這有利於進一步深化莞港產業和經貿合作,促進東莞貿易和物流對接國內外市場,有利於東莞構建更高水平的國際經貿合作網絡和更高層次的國際產能合作平台。該項目的落地將成為東莞落實《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的新舉措。


隨著機場貨站的前移,物流成本大幅下降,服務距離更短,規模經濟效應更加明顯,必然會為東莞製造業降低物流成本;而且深入產業腹地服務,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這對提升東莞製造業特別是電子信息產業的競爭力會有重要促進作用。同時,因航空貨物具有貨值高的特點,該項目落地東莞,將增加東莞進出口額的空運貨物比例,形成東莞外貿進出口額新的增長點。


此外,基於國際空港對促進貿易發展的作用,未來將吸引一大批貿易商、高端產業製造商在東莞港設立加工製造中心、檢測維修中心、銷售服務中心、貿易結算中心、採購中心等。同時,該項目將有機會導入香港自由港政策,促進東莞港高質量招商,引進如芯片製造、醫療器械、高端儀器等產業,實現快速發展。


自2023年3月29日起,空港項目實現一周兩班運作,後續按照貨量逐步班次。2024年1月1日至8月11日,空港中心進出口533航次,貨重8175.46噸,完成進出口貨值71.19億元,其中進口貨重225.49噸,貨值12.04億元。


採訪團又到位於東莞立沙島的巨正源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總佔地984畝,總投資額約105億元,分兩期建設,已全面建成投產,一、二期項目全部達產後,整個聚丙烯項目可年產120萬噸聚丙烯、副產5萬噸氫氣,聚丙烯年產量排名全國第三、華南區第一,是粵港澳大灣區推動高分子材料產業發展的最大生產原料基地,同時也是大灣區唯一充足、穩定、成本低廉的氫氣保障供應基地。



高分子材料聚丙烯,又被稱為「工業大米」,因輕質、耐化學性、耐熱性和電絕緣性等優勢,而應用在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巨正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文忠表示,目前聚丙烯除了在粵港澳大灣區銷售,還會出口到東南亞、南美等海外地區,出口量在逐年提高,去年1.3千萬噸,今年預計超過5萬噸。至於氫能的應用,何文忠透露公司正在和香港城巴公司接洽,即將進入商務簽訂環節。


圖片來源:港人講地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1
好正
1
心心眼
1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