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0月10日)是本港「促進現代化專業人士協會」成立45周年的大日子,身兼該會會長的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在社交網站發帖文表示,內地在全面深化改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進程中,仍然有香港傳統專業做貢獻的空間。香港傳統和非傳統的專業人士應該主動請纓,助力改革,報效國家。
上世紀70年代末,國家百業待興,香港一班來自法律、會計、工程、測量等界別的專業人士在全國人大代表廖瑤珠律師牽頭下,組成促進現代化專業人士協會。各人懷著無私的心,決意協助祖國走上現代化之路,希望能起帶頭作用,引起社會關注,並讓更多人參與祖國的現代化建設。
梁振英發帖憶述,包括他在內的現代化協會發起人和首批會員,在1978年底開始到內地義務工作,而他當時剛剛畢業。1979年10月10日,現代化協會在香港正式註冊成立,宗旨是以法律、城市規劃、建築設計、土地利用、會計、工程等傳統的香港專業力量,促進國家的四個(工業、農業、國防、科技)現代化。
梁振英提到,當時和內地的聯繫主要通過新華社香港分社和香港文匯報,工作包括為成立深圳經濟特區提供專業意見、並進行第一次城市規劃;為深圳、蛇口工業區、廣州等地培訓幹部,傳授專業知識,講解市場經濟;向廣州市科協捐贈外國科技刊物等。中英兩國就香港前途問題展開談判後,協會積極在新華社香港分社和香港的專業人士之間穿針引線,促進溝通,加強香港專業人士的信心和對前途問題的認識,並提交關於落實「一國兩制」的意見書,包括在北京接受國務院港澳辦就「中英聯合聲明」附件三「土地契約」問題的現場諮詢。
上世紀80年代初,梁振英曾經出任現代化協會會長,該會去年換屆,他再次出任會長。梁振英說,「委員會加入新專業的精英,同時適當擴大會員人數,並在社會提倡積極有為和務實的工作方式,繼續貢獻國家。」
梁振英表示,近年在內地頻密考察,體會到在內地在全面深化改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進程中,仍然有香港傳統專業做貢獻的空間,而同時在高質量發展過程上,內地也需要新的,例如貿易服務、品牌、營銷、公司管治、檢測驗證等專業,助力內地走好最後一公里,尤其是好產品要賣到更大的市場、賣到好價錢,「經過過去一年在廣西、新疆、寧夏、雲南、青海等地的實踐,證明這些新的專業確實對國家有用。」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徵。今年7月,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
二十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新篇,梁振英指出,香港傳統和非傳統的專業人士應該主動請纓,助力改革,報效國家。目前,內地各地對現代化協會提出的合作要求越來越多,工作也初步出現成果,他們滿心歡喜。他重申,中國內地的專業服務市場很大,在境外的專業服務提供者中佔了最大份額的不是台灣、新加坡等,而是香港,正好印證「國家好,香港更好」。
圖片來源:港人講地資料圖片、促進現代化專業人士協會網頁、新華社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