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案】黎智英:就算有被控勾結外國勢力風險 仍呼籲外國聲援香港人
【黎智英案】黎智英:就算有被控勾結外國勢力風險 仍呼籲外國聲援香港人

黎智英案踏入第84日審訊,控方今日(27日)繼續播放黎智英主持的訪談節目《Live Chat with Jimmy Lai》,黎智英在節目上向前港督彭定康(Chris Patten)表示因為《港區國安法》的實施,人們感到害怕及不敢上街示威,他擔心國際社會會遺忘香港,又稱如果香港被世界忘記,「we are totally done(我們便完了)」。黎智英又曾表示,儘管他有被控勾結外國勢力的風險,他仍是會堅持下去,另亦進一步呼籲外國團結一致聲援香港人。案件周二(28 日)續審。


控方上午播放2020年11月13日《Live Chat with Jimmy Lai》的訪談節目片段,節目嘉賓為祈福德及彭定康。黎智英在節目中稱,中央打壓香港,因為香港擁有西方價值觀,雖然英國治港時沒有給予香港普選,但給予了香港法治及自由制度。黎智英又指政府對於200萬人上街示威感到恐懼,所以推行《港區國安法》,香港人為了法治和自由通街示威,但《港區國安法》生效後,人們擔心上街示威會遭警方拘捕。


黎智英稱擔憂香港再沒有上街示威抗爭的空間,亦無法在立法會內抗爭,世界會忘記香港,「if the world forget us, we are totally done(如果我們被世界忘記,我們便完了)」。


彭定康在節目上稱,「I don't think, Jimmy, the world is going to forget you(我不認為世界會忘記你,黎智英)」,又稱包括自己在內、有很多在一起努力,而他亦同意美國時任總統對抗中國,並相信美國總統拜登亦會與其他國家合作去限制中國。


彭定康亦提到擔心香港的司法獨立性受到影響,又認為香港發生的事,會影響到全球其他國案。黎智英指,香港是代表西方價值觀去對抗中國價值觀,如果香港淪陷,西方價值觀亦會一起淪陷。


黎智英指1997年後在香港出生的「小朋友」,生活在後商業殖民時期,一直習慣享受《基本法》所賦予的自由,但由於自由突然被奪去,未來將面對厄運,才會勇於站出來反抗。黎智英又指中國禁止民眾使用YouTube等社交媒體平台,可見中國十分落後及只想嚴格管制民眾。


彭定康認為拜登會在有需要時遏制中國,彭定康也表示他不希望「冷戰2.0」出現,並指1980年至2019年間,中國向英國輸入貨物比英國向中國輸入貨物多數倍,可見情況是英國不能沒有中國,而非中國不能沒有英國,但中國也需要世界各地的出口訂單。黎智英認為中國應向人權社會學習,彭定康也提到不少辦公室已搬遷至新加坡或日本,可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等地位岌岌可危,亦指他及其家人在香港度過大半人生,當香港面對危難時也希望可提供協助。


黎智英在問答環節提及,他在《壹週刊》成立時首次與彭定康見面,而彭定康離開香港後兩人一直保持聯絡,彭定康每次回港時,黎智英也與彭定康見面聚舊,故黎智英形容兩人關係熟稔。黎智英相信如香港「玩完」時,世界也會發聲支持,但黎智英對聯合國立場不感到樂觀。


黎智英被問到會否擔任政府職位時,斬釘截鐵地指他不會,強調他是一名商人,只是一名深愛自由及爭取自由的人。黎智英認為雖然香港人感到沮喪,但也是香港人需面對的難關,黎智英相信當香港人面對越難的難題時,便會變得越來越堅強。黎智英強調香港人不可以讓步,因為一旦讓步只會繼續一直讓步,令香港最終「玩完」。


黎智英提到若真的出現「冷戰2.0」,相信這會是一場價值觀衝突,香港將需在前線戰鬥。黎智英指他不能估計日後的選舉會否是公平選舉還是表演性選舉,他指若香港日後只有表演性選舉,看來香港便真的「玩完」,但願世界不會忘記香港,仍希望國際社會關注香港情況。黎智英指香港終究會戰勝中國。


控方播放2020年11月19日《Live Chat with Jimmy Lai》的訪談節目片段,節目嘉賓為祈福德及田納西大學法學教授格倫雷諾茲 (Glenn Harlan Reynolds)。


祈福德在節目中提到,外界有很多聲音質疑為何黎智英不離開香港。黎智英稱現時即時他想離港,也無法出境,而即使他可以離港,他亦不會離開,因為他的處境愈危險,便愈多人關注香港發生的事,更聲稱現在可能是他一生中最好的時刻、或許他入獄後會更好,並指自己應該繼續堅持,尤其香港接觸到國際的新聞愈來愈少。


祈福德續提到,香港是特別行政區、中國最自由的城市,但情況似乎有所改變,並問黎智英怎麼看,香港會否出現更多資訊、尤其社交平台方面的法律限制。黎智英認為有此趨勢,而美國或西方國家的反應會影響,又認為一旦中國限制香港的社交平台,「this place is totally gone(這個地方不復存在)」,而政府亦不會再容許反對的媒體存在。


黎智英又提到「人工智能(AI)」,指人工智能為資訊審查帶來很大幫助,用人工智能去控制資訊是非常危險,又認為最可怕的是審查達致對人們的思想控制。


黎智英稱,他不看好美國總統拜登的多邊主義的對華政策,但認為前任總統特朗普就對抗中國的政策設下了很高標準,所以拜登無法輕易改變,並希望拜登會繼續延續特朗普的對華政策。黎智英指特朗普直指台灣並非中國的一部分,利用台灣提高與中國的競爭標準。


黎智英重申政治反映人民情緒,當被問到《蘋果日報》從支持特朗普轉向支持拜登的立場,黎智英指他主要擔心美國的對華政策,外國想與中國做生意時,自然不會過於破壞與中國的關係,又指出美國與中國繼續進行有效交易,將保障民眾的自由、安全和法治,並形容中國是「我們的最大壓迫者」。


有聽眾致電問黎智英:「仲有幾多錢可以蝕呢?我好擔心你」,黎智英笑稱壹傳媒的經濟情況已好轉,「台灣差啲,香港好咗」,黎智英指他不知傳媒業還可生存多久,但相信與中國會有長期抗爭,他會繼續出錢出力支持抗爭,直至他用盡所有金錢,以保護市民的聲音,但願捱數年後不會再蝕錢。


另一聽眾問及如何可在國際戰線提供支持和幫助時,黎智英指國際戰線支援真的十分重要,「因為我哋依家香港真係唔可以遊行,立法會都無咗不同聲音,香港可算是在窒息之中」。黎智英認為必須有香港新聞,讓世界各地透過新聞留意香港情況,若世界忘記香港,「我哋就好大鑊」。黎智英亦敦促身在外國的香港人向政客、組織,甚至在Facebook發聲,讓世界記住香港面對的「危機」,相信這種幫忙將是他的救贖。


控方播放上述片段後,提到控方另會倚賴21小時的片段,提議法官自行觀看片段。惟法官杜麗冰認為不妥,指審訊在公開法庭進行,應該要全部在庭上播放。辯方對此沒有準備,並指早前只要求控方播放《港區國安法》生效後的相關片段。杜官對此有微言,指辯方早前已收到相關片段,不應沒有準備,打算午休後再聽取辯方答覆。


控辯雙方商討後,決定會再在庭上播放17條片段,估計需播放至下星期。

 

控方播放2020年11月20日《Live Chat with Jimmy Lai》的訪談節目片段,節目嘉賓為祈福德及以色列前副總理、人權活躍分子納坦夏蘭斯基(Natan Sharansky) 。黎智英在節目上提到香港在2020年處於分叉路,聲稱香港的自由和法治受到壓制,香港受到迫害。雖然香港人抱有希望,但希望終會被破滅,尤其是香港人承受高壓及政治迫害,便會減低香港的自由及法治,香港人也很難在爭取人權時保持樂觀和活力。


黎智英指他被捕及還押的經驗鼓舞人心,稱:「我越危險時,就越能有效地吸引外界人士對香港的關注(the more dangerous I am in, the more effective I can bring the attention of the outside world’s people to Hong Kong)」,重申香港人不可以讓步或投降,他當時有著令人振奮而沉重的負擔,使他身處可做美妙事情的處地。


黎智英指稱,中國崛起挑起了世界各地人民的雅俗標準,開始看到中共的真實面目。黎智英呼籲民眾不要屈服於中國政權,表示儘管他有被控勾結外國勢力的風險,他仍是會堅持下去,另亦進一步呼籲外國團結一致聲援香港人。黎智英認為中國就其權利感到洋洋自得,西方國家在過去20年至25年讓中國蓬勃發展。


黎智英提到香港人不應該退縮,因為一旦退縮,只會繼續退縮,直至一切毁於一旦。黎智英指他需堅持下去,他也知道他通過和外國政客交談,他會遇到很大的麻煩,直言他會被視為與外國人勾結,在香港算是大罪(this is big crime here ),但黎智英深知有很多人仰慕他,故他必須堅持他一直在做的事情。若他決定退縮,其他追隨者便會退縮;若外界及香港人團結一致,繼續堅持,香港人便不會退縮。黎智英明言即使他有被控告的風險,他也不會向中國政權退讓。


黎智英稱,獨裁政權為了控制人民,會需要付出更多金錢,而政權為此投放愈多金錢,最終人民的反抗亦會更大。黎智英續指,中國與蘇聯的不同之處,在於中國只限制了政治自由,但給予了人民部分自由,例如自由巿場,但這兩方面的衝突最終亦會為中國帶來危機。


黎智英提到,如果美國就科技產業向中國實施制裁,其他國家亦會跟隨,因為其他國家在這方面亦依賴美國。納坦夏蘭斯基亦舉出美國前總統卡特(Jimmy Carter)停售超級電腦給蘇聯的例子,並認為美國政府可以考慮對中國或香港採取類似行動。黎智英同意,並指相信最後中國亦會走向蘇聯的終點。


黎智英回應聽眾問題時,同意資訊科技的進步有助政權控制人民,例如科技有助政府監控,但他亦相信隨著科技進步,資訊的傳播最終會擊敗政權的資訊審查。


控方播放2020年11月26日《Live Chat with Jimmy Lai》的訪談節目片段,節目嘉賓為祈福德及美國前陸軍副參謀長基恩(Jack Keane)。黎智英指中國是美國需面對的強大競爭對手,而拜登政府的多邊政策將會削弱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的整體方針,又指若有一些西方國家沒有足夠實力與中國抗爭,便會找美國求助並加盟美國。


基恩認為拜登政府不會覺得特朗普政府一直軍事支持台灣是太過火,也不認為拜登政府會暫停支持台灣的一切措拖。另一方面,黎智英認為讓拜登政府關注香港的方式,正是一直保持著香港人呼籲美國國會支持的聲音。


黎智英在節目上問基恩,香港人可以做什麼事情去爭取美國拜登政府的關注。基恩表示,他留意到黎智英在這個地方付出的努力,黎向美國政府及人民發出的聲音,比其他人都要多,黎智英和其他人的聲音都非常重要,對於香港發生的事,美國國會一直支持,相信這個關係亦會維持。


圖片來源:港人講地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4
好正
4
心心眼
5
好好笑
4
令人傷心
4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