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融合】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正式成立 高永文任榮譽會長:非推本地醫護外流、人才流動雙向得益
【醫療融合】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正式成立  高永文任榮譽會長:非推本地醫護外流、人才流動雙向得益

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今日(7日)在香港舉行成立典禮,由全國政協常委、行政會議成員高永文擔任該會榮譽會長。高永文表示,協會聚焦推廣香港與大灣區醫療融合發展,希望更多醫護組織、醫藥集團、物流公司、資訊科技人才參與其中,百花齊放,令兩地醫療系統的質素同樣得以提升,使得包括香港市民在內的大灣區居民,可以獲得更好的醫療服務。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4年多,粵港澳不斷發掘醫療領域創新潛力,推進協作。高永文在記者會上表示,香港目前有數十萬港人在內地居住,十分需要港式醫療服務,所以推動推廣香港與大灣區醫療融合是極為需要的。


他指出,業界必須從大灣區與香港兩方面入手,包括參與國內醫療人才培訓,以及促進國內三甲醫院可提供港式醫療服務,促使港人在大灣區城市有更多醫療服務選擇。該會下一步將重點推進幾方面工作,包括協調本港醫生申請內地執照許可,目前已掌握起碼有30多名醫生,正在申請內地執業許可,其中大約一半是全科家庭醫生,其餘是心臟科、呼吸系統科和腫瘤科等專科醫生,部分人有意駐當地,部分屬兼職性質;大灣區藥物雙向流動,希望擴大藥物名單、增加「藥械通」醫院數量;推動保險業為本港醫生提供內地專業責任保險等等


隨著本港與大灣區醫療融合持續推進,社會最近有人提出質疑,認為雖然本港醫療系统屬全球前列,但是醫療資源緊絀,醫護人手亦長期短缺,大力推廣本港與大灣區醫療融合發展,或會「淘空」本地的醫護人手資源。


對此,高永文希望社會從宏觀角度理解,推動大灣區醫療融合,人才流動會是雙向的,好處同樣都是雙向的。一方面,業界並非要把「大數目」或大量本港醫護人員送到大灣區,而是推動本港的醫療管理人才和部分臨床護理醫療領袖,到大灣區與當地不同醫療同道工作、交流,發揮交流促進作用;與此同時,通過醫院管理局正在推行的「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也可以讓大灣區的優秀醫護人員,進入本港公立醫療體系工作和學習,這樣會對兩地醫療模式「越走越近」帶來幫助。因此,長遠來說,進一步推廣本港與大灣區醫療融合發展,無論是對促進兩地醫療系統質素,抑或是紓緩本地醫護人手緊張情況,也會帶來積極幫助。


關於本港醫生到內地執業問題,高永文指出,目前其中一個申請條件,是本港醫生必須於2002年前取得專科資格,方可在內地永久執業,他建議放寬有關條件至容許2002年後獲專科者也可申請,讓更多本港醫生可以回內地執業,有助建立港式醫療服務。


蕭英傑(右)

為加強兩地醫療業界的資訊交流,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創會會長蕭英傑表示,該會計劃將於9月份在東莞設立首個「粵港澳創新醫療交流中心」,及後會在深圳及其他地區成立其他中心。這個中心將協助香港普通科或家庭醫學及不同專科醫生,申請國內執業資格證,協助舉辦醫學技術交流研討會及專業發展分享等活動;設立藥物資訊交流中心和港藥展示廳,提供最新藥物資訊;透過「藥械通」支援,協助香港藥物進駐內地醫院;透過「一帶一路」商貿渠道協助把中國藥物(中、西藥物)推廣到海外; 協助香港醫生購買大灣區執業責任保險。


蕭英傑、高永文、林哲玄、葉澤恩(從左至右)

記者會上,廣州南沙新區香港服務中心首席聯絡官、海南國際經濟發展局駐香港辦事處首席代表葉澤恩,亦分享了南沙當地的最新醫療發展政策。葉澤恩表示,南沙以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發展高地、國際一流的醫療產業創新中心為目標。南沙市第一醫院目前兩名擁有內地執業資格的香港醫生長期在港澳健康服務中心出診,醫院還培訓10名港式金牌全科醫護人員,為港澳居民和內地居民提供港式全科醫療服務。


「環球醫療科技發展高峰論壇2023」今日稍早時也舉行了開幕儀式,一連3天的論壇活動集結環球及香港精英人才,促進創新醫療科技學術交流,線上線下共同探討如何提升本港的醫療科技發展,為本港在環球醫療科技發展找出適當定位,構建平台以醫療科技發展帶動香港成為「環球醫療科技技術交流中心」。


圖片來源:港人講地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5
好正
3
心心眼
4
好好笑
2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