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睇真啲】中國青年擔大任 天問一號登火星
【新聞睇真啲】中國青年擔大任 天問一號登火星

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上周六(15日)早上7時18分成功著陸火星,這次成功的背後,是累積了一代又一代航天員的努力及堅持,無數科研團隊合作的成果。大家又可知道,這次火星探測任務,原來是由一眾「80後」、「90後」青年科研人員為主導,克服重重難關,才能做到現在的驕人成就!


克服個人、家庭及技術困難


近年中國航天員整體有年輕化趨勢,負責今次火星探測任務環繞器的主任工藝師張則梅,她就是出生於1985年,自2010年起參與航天工作。現在她是團隊中「年紀最大」的一位,而身邊不少同事都是「90後」、甚至「95後」。由於工作需要,張則梅要長期出差,家人亦很難理解及適應;當2016年休完產假後,她就開始忙於製作火星環繞器的工作,當女兒生日、第一次上學時,只能乘最早的航班從北京飛往上海,短暫陪伴女兒片刻,就要趕當天最晚的航班返回北京。當然,不只是張則梅,其他航天員同樣面對各種的難題。


王連國是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火星探測任務有效載荷總體主任設計師,其團體負責「天問一號」有效載荷(航天器系统的核心)的研製工作,而相關項目比開發探測器系統晚了一年。為趕上整個任務進度,團體必須爭分奪秒。團隊加班是常態、帶病工作、家人生病無暇照顧也時有發生;而研製過程更是「坎坷」,有效載荷設備技術新、功能及工作模式複雜,研發難度相當高。航天領域有一個著名「歸零法則」,如發現某一環節出問題,必須從頭開始,仔細檢查個細節,直至問題完全解決為止。科研團體就是在這種一絲不苟的態度下,奮力完成任務,最終項目亦能如期趕上進度。


任務難度及挑戰極大


說回這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於去年7月23日發射,經歷大半年時間後,在今年2月10日進入火星軌道。過去數月它不斷探測火星上「烏托邦平原」表面,尋找適合著陸地點。直至5月15日凌晨1時許,「天問一號」開始降落火星程序,到凌晨4時左右,著陸器與軌道環繞器分離,再經過3小時飛行後,進入火星大氣層,最後成功軟着陸預先選定的位置,釋出搭載在內的「祝融號」火星車。


這次任務的難度極高,一來火星表面存在大氣,環境相當複雜;如果着陸器衝進火星大氣層的角度過大,着陸器的隔熱層將超出負荷,任務就會失敗。另一方面,火星距離地球超過3億公里,天問一號發出的訊號,需要約20分鐘才能傳回地球,科研人員無法實時監察或操控,整個著陸過程「天問一號」要自行完成。未來「祝融號」火星車將肩負探測火星地質結構的任務,它本身搭載可伸高的天線,天線上設有相機,同時可用作協助導航。「祝融號」還設有五個儀器,用以探測地質土壤,以及偵測火星的地下有否存在水或冰塊。


過去前蘇聯及英國等多個國家都曾嘗試火星著陸任務,但至今除了中國以外,就只有美國能夠成功。這次「祝融號」著陸火星,不僅是中國航天工程的突破,更是代表整個航天發展新里程,為日後太空探索打下重要的基礎,同時為全世界對火星研究帶來了豐富的資料。


圖片來源:新華社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18
好正
10
心心眼
2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

  • 中國人
    中國人
    2年前
    0 回應 檢舉
    祖國加油!
    • waiwai
      waiwai
      2年前
      0 回應 檢舉
      Good
      • waiwai
        waiwai
        2年前
        0 回應 檢舉
        Good

        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