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睇真啲】回顧102年前的「五四運動」
【新聞睇真啲】回顧102年前的「五四運動」

今日是「五四運動」102年周年,內地及香港都有舉辦不同的紀念活動。「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件重大事件,影響極為深遠,或許很多人都知道,「五四」是百年前一場以學生為中心的愛國運動,但大家可知道當中的歷史經過及事跡?


「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


過往學術界對「五四運動」的定義存在多種詮釋,一般而言可分為狹義及廣義兩種。狹義的定義是以1919年5月4日爆發的「五四事件」為開端,以及其後的一系列愛國運動;廣義的定義,除了「五四事件」以外,亦會包括1915年起「開展的「新文化運動」,故亦有人稱為「五四新文化運動」。


「新文化運動」起源於1915年,以是年《青年雜誌》在上海創刊為標誌。運動當時由一批曾留學海外的知識分子,如陳獨秀、胡適、魯迅及蔡元培等發起,掀起一股破舊立新風氣,提倡民主、科學、自由、平等,為當時的青年帶來思想衝擊,同時喚醒不少人政治意識,為後來的「五四運動」埋下了伏線。


列強霸凌行為激起民憤


當國內「新文化運動」如火如荼之際,國外局勢出現急速變化。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翌年1月列強於法國凡爾賽宮召開巴黎和會,商討戰後的各種問題及安排。中國以戰勝國的身份出席巴黎和會,北洋政府派出五位代表參與,並於會上提出兩大主要要求,包括要求列強放棄在華佔領的勢力範圍,收回德國強佔的山東半島。中國的提案不但被拒絕,英、法、意更主張將山東權益轉讓與日本。參與和會的北洋政府官員,礙於列強壓力下遂簽署和約,當和會的消息傳回國內,隨即引起國民群情激憤。


1919年5月4日,以北京大學為首的13間大學,聚集逾3,000名學生聚集於天安門,提出「外抗強權,內除國賊」、「還我青島」、「保我主權」等口號,並計劃向各國大使館遞請願書,但卻受到北洋政府的阻撓;示威學生轉為遊行到北洋政府交通總長曹汝霖的住宅,憤而放火焚燒曹宅,痛打官員章宗祥。結果遭到北洋政府大力鎮壓,大量示威學生被拘捕。


全國上下一心 最終取得成果


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迅速得到全國各地學生響應,紛紛成立學生組織,舉行罷課、抵制日貨行動等。其後運動擴展至社會各界,商界、工人階層加入罷工、罷市行列,各地群眾團結一心。1919年6月5日,北洋政府眼見形勢嚴峻,釋放所有被捕學生,其後更罷免曹汝霖等官員。


最終「五四運動」迎來勝利,1919年5月28日,中國代表團拒簽巴黎和約,代表成員全體缺席簽署和約儀式,以抗議和會對中國的不公對待。遺憾的是,中國代表團雖未有簽字,但在列強的霸凌之下,日本還是霸佔了山東的權益;直至1922年中日簽訂《解決山東懸案條約》,青島才交還到中國手上。


「五四運動」是中國代近一場重要的思想啟蒙及愛國運動,喚醒民眾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思考,以及實際的參與;參與運動學生的愛國情操,亦值得任何時代的青年同學生學習。「五四運動」過後,「新文化運動」亦走向發展高峰,思想、文化逐漸走向現代化,成為中國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圖片來源:人民網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10
好正
4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

  • waiwai
    waiwai
    2年前
    0 回應 檢舉
    Good

    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