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織夢人】劉思達走出教室走入鄉村 助白內障病人復明共享中國力量

//劉思達是共享基金會001號員工,在民心相通的默默耕耘,他在香港的家基本上有一半時間是空置的,而共享精神亦不是什麼抽象概念,而是他的日常﹗//


東南亞內陸國家老撾的夏天可達攝氏四十多度,入村辦一場義診,除了付出心血還要流不少汗水,共享基金會項目總監劉思達四年前選擇離開冷氣房,脫下西裝換上Polo裇,成為共享基金會第一位員工。劉思達帶領基金會在老撾的團隊聯同廣西援外醫療隊來到首都萬象北部一條鄉村,篩查患白內障村民。有一位33歲男士,由姐姐陪同來到現場,初步檢查適合進行白內障復明手術,「他這個眼睛沒有辦法去做手術,跟經濟、家裡收入條件有關係嗎?」他透過翻譯了解這位病人的情況。


「老撾是共享基金會全球第一個開展全面消除白內障致盲行動的國家,目標幫助全國因為白內障致盲的病人,為他們提供免費復明手術。」劉思達指出,中國以前接受很多其他國家的援助,「隨著我們國家開始發展,我們現在都有能力,去幫助其他有困難的國家。」


共享基金會2018年在中國香港成立,他跟遠赴老撾的攝製隊分享加入基金會的經過,「原本我在香港中文大學當老師,過著一般老師或者大學職員的生活,例如教書、做研究。梁振英主席有一個願景,希望中國有自己的非政府組織,所以成立這個基金會,並找來總幹事陳英凝教授組建這個非政府組織。她問我有沒有興趣加入,當時我也考慮了一陣子。」劉思達在北京出生、長大,留學英國,在香港中文大學修讀公共衞生碩士及博士,「有更大平台發揮你的所學的知識,幫助更多人,我也很珍惜有這樣的機會。」


十二年前他已經在香港落地生根,兩文三語絕對不成問題,

正滿腔熱血加入共享基金會,希望貢獻自己的力量,偏偏計劃趕不上變化。不過一場新冠疫情有危亦有機,「我們在二零一九年的九月與老撾衞生部簽訂合作備忘錄,當時的計劃是在二零二零年派出第一批醫療隊與手術車。」但二零二零年農曆新年後,全球開始爆發新冠疫情,老撾更在二零二一年山現大規模爆發。「雖然不能派出眼科醫療隊,我們可以捐贈一批抗疫的物資予當地。三個星期左右,大概二十噸抗疫物資送到老撾。」劉思達認為這次捐贈意義重大,「我們第一次來的時候,說我們要在這裡花三至五年,做超過一萬例復明手術,本地很多人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 因為有這個捐贈,與當地建立了比較良好的關係,他們知道我們的決心,我們說到做到。」


二零二二年四月,劉思達第一次在疫情後回到老撾,為同年九月啟動全面消除白內障致盲行動做準備,他形容工作「完全是由零開始」,一留便是兩個月。「做了這麼多功夫,花了這麼多時間與心力,終於有第一個病人可以做手術。我記得有一位同事與我在移動手術車外面等,心情就像等待太太生孩子一樣,興奮又緊張。當病人做完手術出來,對我們表示感謝時,我們都很高興,覺得這項工作非常有意義。」


在民心相通的路上默默耕耘,劉思達在香港的家基本上有一半時間空置。共享精神對他而言不是什麼抽象概念,而是他的日常。「對工作認真、負責,令到當地人民尊重你, 願意跟你交朋友。民心相通需要時間建立,而不是一晚就能做到。」他指出,老撾各方面的條件比較差,需要幫助。「有朋友和同事會問,這麼辛苦如何能堅持下去?我特別希望多年之後,在我退休之後,當我有孫兒、孫女的時候,可以對他們說你:『爺爺可能20年前,在東南亞、非洲等國家,幫助數以萬計病人重見光明,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可以跟下一代分享的故事。」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5
好正
4
心心眼
3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