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論擂台》第一炮 – 香港走向福利社會兼花光儲備?

主持:何永謙 前衞生福利局副局長
嘉賓:林奮強 香港黃金50創辦人
   蘇偉文 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
   黃元山 中大全球政經碩士課程客席講師
   
「扶貧」是行政長官梁振英第二份施政報告的重點之一。施政報告公布後,基層人士及社福團體一致叫好,認為政府終於回應他們的訴求,值得「畀個讚好」。然而另一方面,有評論就指施政報告凸顯香港已經步向福利主義社會的不歸路,批評政府繼續「民粹」,不久將來就會花光儲備。事實是否如此?

「香港黃金五十」創辦人林奮強在本網站節目《政論擂台》中表示,過去十年,政府在扶貧方面做得不夠,現屆政府只是「應使則使」,積極面對本港積存已久的貧窮問題,「只係做返過去十幾年留低既嘢」。他指出,貧窮相關的社會問題已成為本港社會的結構性矛盾,是值得政府投入財力解決的問題。

林奮強認為,過去數年的數據顯示,香港在環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能夠獨善其身,證明經濟根基穩固,而政府財政儲備充足,故肯定有能力扶貧,「過去三年,香港依賴綜援既人數減少咗六萬人,證明香港人唔依賴既性格。」他認為這種「精神資本」,反映香港人不相信福利社會,惟政府亦應力求平衡,善用盈餘,適度投放於社會。

中大全球政經碩士課程客席講師黃元山也認為,追溯至回歸前,港府「過去幾十年都係忽略貧窮問題,政策偏向商界」,長年累月,大部分財富走向極少數高收入群,貧富差距愈拉愈大,今次的扶貧政策是「幫返社會低層,應該做」。

黃元山又認為,不少分析都以97年作起點去分析,得出的結論其實有偏頗。其實,97年及以後的幾年,本港經濟處於低迷期,政府收入亦隨之減少,故得出的財政收支比例顯得懸殊;但若不以回歸的97年作為時間節點,而以92年以後來計,則政府收入與支出增幅實則相若,每年支出增幅只略高於本地生產總值(GDP)的增幅,而非目前坊間普遍引用的,累計的開支升幅(126%)比GDP增長(57%)快了兩倍多。

黃元山建議特區政府,不必將福利方面開支「包嗮底」,可借鑒日本,借助社會力量發展私營安老院舍等,這樣不僅減輕政府負擔,也創造新行業和新職位。

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蘇偉文就特別提醒,短期內本港的財政開支足以應對福利支出,但長遠來說則肯定存在疑問:「就數字來睇,我哋睇到政府使咗幾多錢係扶貧上,但就見唔到係經濟發展上投入咗幾多,雖然政府有提,但我哋見唔到具體數字。」故建議政府清晰「搵到經濟發展既新增長點」,「將錢投放係未來發展」,而不要靠地產和金融等傳統支柱行業,「只係靠金融地產,增長一定唔夠用,到時就會坐吃山空」。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