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論擂台】公共開支佔GDP 20%是金科玉律?

主持:何永謙 前衛生及福利局副局長

嘉賓:蘇偉文 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
          黃元山 中大全球政經碩士課程客席講師
          莊太量 香港中文大學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

財政司司長在預算案中首次明確列出希望「維持公共開支在本地生產總值(GDP)的20%」,對於應否對公共開支相對經濟規模訂一個硬性準則,社會上有不同意見,甚至有意見質疑,這種做法與「應使則使」的原則背道而馳。

捆綁政府開支與投資不利經濟發展

中大全球政經碩士課程客席講師黃元山在《港人講地》的節目〈政論擂台〉中指出,政府投資和政府開支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黃元山表示,政府的會計制度與商界的會計制度不同,商界會認為,有些投資可得到回報,就會將之視為日後的資產,但政府很多時候會將投資視為開支,不得不在投資基建與紓困措施之間作出抉擇:「舉例說要建橋,將來變了資產可產生收入,就不需要考慮究竟這筆錢是用於建橋還是給綜援,但若捆綁一起,就經常要面對這個抉擇,不利經濟增長.」

至於政府如何能平衡投資與開支,黃元山建議,對於一些將來有回報的項目,如基建等,可透過發債方式融資:「現時息口低,香港又要發展債券市場,政府可帶頭,對長遠、有效益的項目,透過發債融資,相信好的項目可以吸引融資。」

「20%」非硬指標 應按經濟需要調節

另一嘉賓,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蘇偉文認為,現時政府的財政支出中,並不包括國防、外交開支,而香港的社保開支亦相對較低,所以維持公共開支在本地生產總值(GDP)的20%,是社會的共識,但未必一定是上限。他認為,「20%」不是硬指標,而是一個警號,提醒政府及社會關注公共開支會否過大:「可以是一個警號,是給你一張黃牌,日後若真的遇到困難,必須要有足夠資源面對,不會出現不足夠的問題,是警號,而非硬指標,但在有需要發展經濟時,可彈性調節。」

香港中文大學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亦認同黃元山的建議,認為政府有必要將「經常開支」與「資本開支」分開處理,有利於政府更靈活、適時處理財政預算問題。不過,莊太量就提出,《基本法》規定特區政府收入不能過於偏離經濟增長,故訂出一個指標亦無可厚非。

而前衛生及福利局副局長何永謙則指出,政府要小心理財,要有指引但不需要太僵化處理,因當中包括資本、投資開支,他希望財政司司長可動態管理財政,多做長遠投資,屆時即使面對人口老化問題亦不需要太擔心。

評論

  • shuyicai58@gmail.com
    shuyicai58@gmail.com
    2年前
    0 回應 檢舉
    恭喜乖巧哈弟荣升优秀市民。
    • shuyicai58@gmail.com
      shuyicai58@gmail.com
      2年前
      0 回應 檢舉
      荡妇琪,王渣男仍不感羞耻。
      • shuyicai58@gmail.com
        shuyicai58@gmail.com
        2年前
        0 回應 檢舉
        每周monthly关注贫民百姓精彩的性生活sexual life notebook特别报道report@qq.com☆★☆★☆郑州私生活不检点不守夫道没有贞操观念荡男王渣男在浙江,深圳,土瓜湾勾搭荡妇琪频密发生令人喷饭的性交行为

        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