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行無常】中國續當全球經濟增長主引擎 美設貿易壁壘拖後腳不得逞
【諸行無常】中國續當全球經濟增長主引擎 美設貿易壁壘拖後腳不得逞

全球經濟疫後復蘇進程緩慢,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更阻礙了全球經濟發展。中國經濟憑藉基礎穩固,韌性強,引領亞洲新興經濟體,繼續擔當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國家統計局本周公布中國經濟「半年報」,指出今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為61.7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5%,其中第二季經濟年增4.7%。數據與今年全年「5%左右」的成長目標基本持平,也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今年中國經濟成長上調至5%的預期,保持大致一致,在世界範圍內,預計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仍將繼續領先。


統計局在「半年報」內指出,面對更複雜嚴峻和不確定的外部環境,以及極端天氣、雨澇災害多發等短期因素影響,中國經濟半年來取得的成績可謂得來不易。從內部環境看,今年上半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3.7%,其中服務零售額較去年同期增長7.5%。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年增3.9%,雖然房地產投資低位運行,但基礎建設和製造業投資分別成長5.4%和9.5%,均顯示復蘇勢頭良好。


中國經濟增長仍快於美日歐經濟體


而在對外貿易方面,上半年的貨物進出口總額年增6.1%。其中,第二季外貿年增7.4%,較第一季及去年四季分別提高2.5個及5.7個百分點,季度走勢均持續向好。雖然有短期波動,但不會改變長期向好的大趨勢,中國經濟在世界範圍內呈現一枝獨秀的勢態,是全球經濟穩定的重要引擎和力量。


在全球觀察中,預計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仍將快於美國、歐元區、日本等主要經濟體。上半年的經濟數據,「穩」字非常突出,展現出中國穩住了增長、穩住了物價、穩住了進出口,在動盪的全球經濟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穩定器」作用。


中國經濟發展上半年取得亮麗成績,一定程度上得益於國家政策的精準發力,當中包括財政政策上的積極作為,如減稅降費、增加公共支出,和貨幣政策靈活適度,定向支持小微企業等,都有效地促進了經濟的穩定恢復。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尤其需要排除外界干擾。但美西方媒體卻聚焦中國第二季度GDP增長數據放緩大做文章,與貿易保護主義及逆全球化的單邊主義抬頭互相呼應,試圖否定中國經濟取得的最新成就,打壓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積極態勢。事實上,美國對中國電動車徵收100%的關稅,正正就是中國「新能源」產業具國際競爭力的最佳證明。


雖然中國經濟上半年的增長基本如期達標,但報告仍指出不能低估未來的困難和挑戰,中國經濟仍面臨爬山越嶺的階段,全球經濟成長動力偏弱,地緣政治衝突、國際貿易摩擦等問題頻生,中國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仍困難,而在國內,也存在經濟運作困難和挑戰。


中國堅持改革開放政策,在經濟發展上實事求是,在國際上受到極高認同與評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上調對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測,由原先的4.6%,上調至5%;同時對美國經濟預測由原先2.7%下降至2.6%;對日本的預測亦下調0.2個百分點,降至0.7%。


國基會指美國債持續上升 對全球構成風險


國基會表示,以中國等為代表的亞洲新興經濟體,仍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如果發達經濟體抑制通脹進展不利,包括美國聯儲局在內的各國央行可能需要將借貸成本維持在較高水平更長時間,不但將威脅全球經濟增長,加劇美元上行壓力,亦將對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產生負面溢出效應。國基會又指,美國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持續上升,對美國以至全球經濟構成潛在風險。  


美國靠舉債度日卻無視對經濟帶來的負擔和風險,反而對有正面增長的中國經濟指手劃腳,不斷製造貿易壁壘,企圖拖慢中國以至全世界的經濟發展,但即使這樣,也不會令美國的經濟轉好。


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長期發展中雖已形成了良好且穩固的基本面,但也會不斷堅持增強中國的發展動力。反觀美國奉行單邊主義,為全球炮製不少麻煩,但這對中國而言既是危也是機,當前最重要是保持在全球最大生產基地、最大貿易國和全球最大消費市場的優勢,為全球提供一個與美國模式不同的治理經濟方案。而剛於北京閉幕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就是要規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政策,讓中國的經濟增長紅利持續釋放。


圖片來源:新華社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3
好正
1
心心眼
1
好好笑
1
令人傷心
1
嬲爆
其他觀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