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園絕不應亂碰 但並非不能碰
郊園絕不應亂碰  但並非不能碰

土地資源捉襟見肘下,郊野公園能否/應否發展的話題近年開始「解禁」,前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成員劉炳章近日接受傳媒訪問時更提出以先導計劃方式,開發大欖郊野公園東北面的約百分之三土地,估計該處約有六十公頃合建屋,可為九萬人提供居所。建議甫提出,劉炳章便馬上「接箭」,遭到個別網上媒體和環保人士的抨擊,更有論者拋出何不發展粉嶺高爾夫球場的舊調。

3%用地即可滿足十年建屋目標?

一個社會的發展,必須從宏觀角度考慮,非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當然不應該打郊野公園的主意。然而,香港土地不足問題如何嚴峻,相信已不用再贅述。現時,郊野公園佔了全港用地達四成,據推算,只需動用約百分之二至三郊野公園土地,便幾乎可滿足等同長策會十年建屋四十八萬伙的目標。

在「絕不能亂碰」的前提下,今回劉炳章總算在昔日的建議上加添了「實例」,算是令人可安心討論。他所提及可發展的土地,其中一個關鍵點正正是因為該地只是位於郊野公園的邊緣,且鄰近公路、鐵路等交通基建設施,亦毗鄰附近的錦田南新發展區。

至於粉嶺高爾夫球場為何不能即時拍板改為住宅用地的問題,過往已有論者提到這是涉及地契租約、體育發展政策、歷史因素等多個問題,論建屋的困難肯定不會比更改郊野公園用地的用途為低。需知道,基於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和特殊的歷史因素,包括土地在內的不少軟硬件均以象徵式租金租予特定的團體和機構,當中便包括粉嶺高爾夫球場。

有高呼在粉嶺高球場起屋的人士則質疑高球場使用率低,但其實如果更改地契租約,開放這個歷史悠久的高球場讓市民參觀和使用又如何呢?其實,享負盛名的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幾乎每年也是在粉嶺高球場舉行。更重要的是,根據今年初公布的初步研究評估,認為即使整座粉嶺高球場所涉及的土地收回用以興建住宅,礙於地形狹窄、古樹林立和山墳眾多,亦只能興建約一萬個中小型單位。既然無法發展高密度住宅,且高球場的保育價值也絕不低於郊園的邊緣,在衡量「性價比」後,粉嶺高球場建屋的建議還是否這般令人望穿秋水?

與高球場不應是「非此即彼」抉擇

然而,說到底,郊園與高球場,絕不存在「一換一」的問題和並非是「非此即彼」的抉擇,畢竟,房屋的問題是長遠的,任何能大幅度增加供應的合理建議,均值得討論和研究。

當然,假若政府日後真的有心把郊野公園納入建屋構想中,也有責任透徹釐清荒廢綠化地和棕地的發展情況,讓大眾取得足夠資料後才作出抉擇。

原圖:網絡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