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願建制派做個稱職的建設力量
但願建制派做個稱職的建設力量

政改表決「甩轆」事件發生後,建制派昨晚到中聯辦茶聚見面,滿以為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但見面前後又爆出WhatsApp訊息洩露事件,結果再引發內部震動。然而,建制派作為支持政府有效施政的中堅力量,與其繼續就事件糾纏不休,倒不如實實在在想想他們到底可以為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做啲乜」,相信這才是香港市民更想聽到的內容。

拉攏政府泛民合作

特首梁振英早前曾表示,希望與立法會有一個新的和諧合作關係,並表明會聚焦經濟和民生。政府其後更火速宣布,把泛民單方面認為有爭議的創新及科技局撥款,調至十一項民生議程之後,讓財委會可以先行審議。特首此舉,顯然是向泛民釋出善意,一向與政府合作無間的建制派,在這情況下,相信可以扮演一個更主動,甚至乎是可以稱之為「緩衝」的角色,協助拉攏政府與泛民之間合作。說到底,這些舉措都是為了讓有利於市民民生和香港經濟發展的政策可以盡早落實。

「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這八個字看似老生常談,但要做好,其實難度甚高。只要看看近幾年的歲月是如何因為政治爭拗而一再蹉跎便可見一斑。無論是政府、泛民抑或建制,在落實這八個字之上都有其責任與角色,三者缺一不可。

事實上,在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泛民在香港政治生態下有其角色,與其扮演永恆的反對派,相信香港市民更希望見到有商有量的泛民。而建制派議員,正好可以起其中和緩衝之效。正如先前全體立法會議員北上與中央官員會面談政改時,建制派也願意以大局為重,讓出單獨見面的時間予泛民。雖然政改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但從中也看得到建制派絕對可以發揮其影響力。

勿再糾纏「甩轆」事件

「甩轆」事件既已成過去,且中央亦已對建制派的工作作出肯定。建制派也是時候忘記背後,努力面前,重新出發,以行動讓選民重拾對他們的信心,成為一股真正而稱職的建設力量。

原圖:takungpao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