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文觀新】抗疫目標要清晰 市民團結可復常
【秉文觀新】抗疫目標要清晰  市民團結可復常

香港新冠疫情進入橫行期,每天穩定維持在超過二萬名市民確診,疫情明顯未見回落。幸好,在中央政府掙採取多項援助香港疫情的措施後,香港的抗疫工作亦漸見成形。近日,香港大學三名醫學專家在報章撰文,建議政府公布復常計劃及路線圖,並提出若本港的新冠疫苗接種率逾95%,即可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等。幾名專家的建議有一定道理,政府公布官方的防疫抗疫目標,可讓市民有所依循,亦令市民知道,只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滿足一定要求後,大家的生活亦有機會回復正常。

市民要重拾抗疫信心

三名撰文的專家分別為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臨牀助理教授薛達、名譽臨牀副教授龍振邦,他們在文章中提到,疫情終有回落之日,港府盡快公布復常計劃及路線圖,可讓公眾重拾信心和希望;專家們又解釋,即使疫症走勢向下,第五波疫情的尾聲仍會有每日數千宗確診個案,此階段更有機會可延續數月,有必要實行一些緩解措施。

平心而論,幾名專家的意見確有一定道理,畢竟香港市民受疫情煎熬都已經逾兩年,部分市民出現抗疫疲勞實不足為奇;如今香港已經進入疫情的第五波,每天確診的市民成千上萬,香港市民及小商戶均需要確切知道,嚴厲的防疫限制會持續到何時,政府可有什麼科學指標,說明到哪一個階段,香港人的生活就可以重回正常。為香港市民訂立一個目標,讓全香港一齊向目標衝刺,亦不失為一個好安排。

疫苗捐種率95%是基本

根據三位專家的建議,放寬社交距離的前提,是香港社會整體接種率要逾95%,即每名符合條件的市民都接種兩劑復必泰或三劑科興。筆者認為,這建議水平合理,95%是基本要求,不能再低,要起碼達至這水平,對社會和市民本身才有一定的保護力。至於專家們建議,到時公共交通工具,進入學校、餐館、表列場所、政府設施和商場均須用疫苗通行證,筆者就絕對是「舉腳贊成」,但認為政府應該更進取,根本這一刻起,就應該規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者,都必須接種疫苗。只有令到拒絕接種疫苗者非常不便,甚至不接種疫苗,就不能隨意離開所住地區,這才可令一些「非因醫療理由」而不接種疫苗的人妥協。

至於三位專家認為,除非家庭條件不適合居家隔離,否則應繼續允許輕症者留家隔離,並獲物資包及醫療諮詢,毋須堅持將輕症者送入社區隔離設施。筆者認為,這一建議不是不好,問題是香港市民的居所普遍狹窄,容許輕症患者留家的前提,必須是相關單位只有一人居住,若非如此,就要有一定數量的獨立房間,甚至要有獨立供患者使用的廁所,否則實難以避開「一人中招,全家感染」的情況。另外,若政府真的採取相關措施,另一樣要確保的,是居家養病者,不會將病毒傳給鄰居;事實上,香港早已出現不少的垂直或橫向傳播個案,既已經有相關經驗,到疫情緩和的時候,社會就更不能容忍類似情況再次出現。

必須保留社區隔離設施

不過說到底,筆者認為最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特區政府必須將現時陸續落成的社區隔離設施保留一段日子,絕不能輕言拆卸。因為正如三名專家所言,香港必須要為出現第六波疫情作準備,若第六波疫情爆發,而病毒又不知會否變得更具傳染性的前提下,保留社區隔離設施是最安全和保險的做法。至於應該何時拆卸或更改用途,則應該留待政府和專家們作聯合評估,定期審視這些設施的用途,一切都必須以科學為依歸。

總括而言,三名專家的建議,方向上絕對正確,為香港社會上下訂立解除社交距離限制的目標,包括達到95%以上的疫苗接種率,相信可以為希望復常而又拒絕接種疫苗的「死硬派」提供更大的誘因。在全民抗疫的艱難時期,市民最需要的就是「希望」和「目標」,配合適當的防疫措施,以及中央政府無上限的支援,以及陸續推出的新一代疫苗和藥物,筆者深信,香港一定可以很快走出疫情陰霾,香港市民重過正常生活。


原圖:星島日報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7
好正
1
心心眼
1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

  • +85298****49
    +85298****49
    2年前
    0 回應 檢舉
    Excellent

    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