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與烏克蘭戰爭開打,雙方軍隊各有死傷,烏克蘭平民無辜犧牲;一手促成今次戰爭的美國,除了聯同北約國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外,並沒有向其一直招手的烏克蘭政府派出一兵一卒支援,美國及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有史以來最嚴厲的經濟制裁,作為報復,但對於面臨大軍壓境的烏克蘭而言,經濟制裁並沒有多大意義。
美國總統拜登回應霍士新聞有關經濟制裁俄羅斯時,這樣回答:「你有兩個選項,開始第三次世界大戰,與俄羅斯開戰;第二,確保一個如此違反國際法的國家為此付出代價。但我認為,我知道這些制裁是有史以來最廣泛的制裁,包括經濟制裁和政治制裁。」拜登在今次俄烏衝突中,首次點出了「第三次世界大戰」這個話題,但恐怕拜登沒有想清楚,他口中的所謂兩個選項,其實到最後都可能會出現同一的結果,而且可能是人類無法承受的結果;俄羅斯總統普京已下令,將俄國的核武進入最高戒備狀態。
北約30年5次東擴 包圍俄國掀安全憂慮
俄烏戰爭,可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當中的是非曲直因由複雜,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美國從一開始就煽風點火。自前蘇聯於1990年代初解體至今,由美國牽頭成立的冷戰產物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就開始分5次吸納一大批的前蘇聯加盟小國加入,目標自然是圍堵前蘇聯的主體國俄羅斯,北約向東擴張,若再把烏克蘭及波斯尼亞(波黑)都吸納為北約成員的話,俄羅斯在歐洲的邊界將被北約國全面包圍,俄國防務受威脅的形勢險峻。
克林頓入主白宮期間,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的佩里(Bill Perry)曾力排眾議反對北約東擴,他曾指出,美國正與俄羅斯密切合作,俄羅斯人開始習慣北約可成為朋友而不再是敵人,但他們對北約就在其邊界的舉動感到非常不舒服,並一再大力呼籲美國不要繼續這樣做。今次俄羅斯提出要烏克蘭成為非軍事化國家而出兵,美國自有不可推搪的責任。
美國與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金融核武」式的經濟制裁,當中最關鍵的是將部分俄羅斯銀行剔出SWIFT全球支付系統,令俄羅斯無法進行任何跨國交易,但這系統亦是一把雙刄劍,高度依賴俄羅斯天然氣出口的歐洲,可能因為這項新制裁措施大受影響,西方國家的商業利益例如大型石油公司亦會受害,甚至可能會削弱以美元為主導的全球金融系統,令西方國家自損。
地區紛爭引發全球動盪 日本冀「核共享」
拜登拙劣的對俄外交政策發展至今,已打開了東西方回復冷戰時代的潘朵拉盒子,本已不穩的國際局勢,將會更加紛亂;俄烏開戰後,德國立即大幅增加國防預算,追加1000億歐元的軍費開支;日本的前首相安知倍晉三甚至向美國放話,指出日本應該探討與美國的「核共享」相關問題,安倍說:「世界的安全是如何被保障的? 不能將討論這個問題視為禁忌」。台灣謀獨民進黨就更借烏克蘭戰事大肆炒作危機感,加強島內的軍事戒備。地區紛爭,已掀出全球動盪。
歸根究底,俄烏兩國必須透過談判解決雙方的分歧,美國與北約亦應跟俄羅斯透過對話和行動,釋除兩大陣營的意識形態對壘,否則地區戰爭演變成第三次世界大戰,並非沒有可能。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
+85298****49
3年前+85298****49
3年前+85290****55
3年前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