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邀約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通電話,就中美兩國元首去年11月16日舉行的視像峰會進行後續會談,美國在過去兩個多月的對華舉措,不單沒有落實如拜登在峰會上所提出的,美國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支持台獨、無意與中國衝突對抗等主張,世人反而看到美方對華政策基調沒實質變化,仍不斷推出涉華錯誤言行,使兩國關係受到新的衝擊。外長王毅在通話中,嚴正敦促美方停止打造各種反華遏華小圈子。
王毅外長以接近申斥的言詞對布林肯指出,中美必須以實際行動踐行承諾,擴大兩國合作積極面和管控分歧。而中美近年一直就人權、涉港、涉台議題及南海等問題爭拗不斷,問題出於美方。王毅強調,施壓只會讓中國人民更加團結,當務之急是美方應當停止干擾北京冬奧會,停止在台灣問題上玩火、打牌及搞各種反華遏華小圈子。而布林肯的回應就只重申,美方願以負責任態度管控分歧,又表示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無變,美方亦會為參加冬奧的美國運動員加油。
對華政治打壓不斷 挾台玩火
美國是否真的沒有改變對華政策?真的以負責任態度管控分歧?不妨盤點一下中美領導人舉行視像峰會至今這段日子,美方對中國幹過了些什麼。
去年11月初,美國國會先後提出「武裝台灣法案」和「台灣嚇阻法案」,令美國進一步背離「一個中國」原則;在美國大力鼓吹的支持下,立陶宛於11月18日准許民進黨當局以台灣名義,在首都維爾紐斯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迫使中國與立陶宛外交關係降格;11月25日,5名美國國會議員組團乘搭軍方行政專機訪問台灣,當中有美國國會議員表示很高興抵達「台灣共和國」;12月15日美參議院通過近7700億美元的國防授權法案,當中包括71億太平洋威懾倡議,及一項向台灣提供防禦的國會聲明,12月17日,美國國會以新疆人權為借口,通過法案禁止進口新疆地區強迫勞動產品;12月9日拜登召開劍指中國的全球民主峰會,並斥資4億美元資助全球各國的民主改革者。
將軍事挑釁當競爭 必敗無疑
美國在這期間圍繞著中國進行的海空軍演更多不勝數,11月份有94架次美國軍機飛越中國的領海,其中還包括南海;11月21日至30日,美、日、德、加、澳5國在南海舉行大規模軍演;而此前美國海軍在南海至東海一帶的演習和巡航,就更不計其數,美國海軍核動力潛艇「康涅狄格號」10月8日在中國南海撞上海或岩石,美軍至今仍拒絕透露事件中是否發生核漏情況;本月24日,美軍一架F-35C戰機,準備降落航母卡爾文森號時墜毀於南海,美國傳媒竟指稱中方會搶先在美國之前打撈回收戰機。
國防部發言人吳謙指,美軍已不是第一次在南海發生事故,中方對他們的飛機沒有興趣,奉勸美國多做有利於地區和平穩定的事,而不是動輒炫耀武力。至於有指美國及其盟友可能在北京冬奧前後或期間在中國周邊舉行軍演,吳謙回應說:「中國軍隊對外部挑釁突發事件是有充分準備的。」
美國若果認為挑釁是競爭手段的話,可以看到美國必定招至滅頂的結果,由韓戰到越戰到中東戰爭以至阿富汗撤退,那一場不是美國的敗仗?美國為何至今仍未能從歷史中汲取到教訓呢?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
+85298****49
3年前+85298****49
3年前+85298****49
3年前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