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觀點】「與病毒共存」是「國際攬炒」?
【港人觀點】「與病毒共存」是「國際攬炒」?

民意調查故名思義,想透過訪問、投票等式如實反映社會民意,但調查本身的問題設定、抽樣方法等,往往會直接影響民調的代表性及可信性。民主黨日前公布民調結果,聲稱65%受訪者表示「應該」或「十分應該」採取與病毒共存策略、21%受訪者則不同意;另一邊廂,某報章也就同一議題讓網民投票表態,但截止筆者執筆之時,不同意與病毒共存者卻有接近60%。兩項投票的結果大相徑庭,確實是耐人尋味,但不管民意如何,港人可知道與病毒共存有何代價?社會真的有準備去承擔後果?

 

「共存」要以人命作代價

 

近日有幾位電台時事評論員及不少反對派政客,如羅冠聰等人都不約而同,吹捧西方國家採用與病毒共存策略,而民主黨此時公布民調,變相為論調提供「數據基礎」,實在是巧合得令人懷疑。政客們向港人推銷「共存」策略,主要離不開二大論點,其一是Omicion「溫和論」,患者以輕症為主,繼續發展下去或弱化如流行性感冒;其次是不少西方國家採用「共存」模式,香港要與世界「接軌」。在分析他們的話說之前,大家都應該先看數據。打算未來逐步大部分放寬防疫的英國,今日公布過去一天有439名新冠患者死亡,創去年2月11日以來的單日新高,這就是「共存」的代價。

 

康復後也可能有各種後遺症

 

香港目前受Omicion及Delta夾擊,後者的毒性不容忽視,重症機率比Omicion更高,隨時取人性命,現階段根本沒資格談「共存」。再退一步說,即使Omicion能成為病毒主流,新冠患者以輕症居多,但康復後也可能出現後遺症。已知的包括認知能力或腦部受傷,甚至出現「腦霧」(Brain Fog)、體能變差,運動時容易氣促或疲倦,以及神經系統紊亂引致暈眩及心悸等。別以為病毒致命性較低,就可以掉以輕心。

 

大家也別忘記,無人能確保病毒不會出現加強版新變種。正如世衞流行病學家范克爾克霍夫(Maria Van Kerkhove)都提醒,現階段難以保證病毒發展,下個變種或令現有疫苗失效。若自毀抗疫壁壘,變強的新變種病毒來臨,到時又能否招架得住?內地與香港的「動態清零」策略,目的是盡力保護大眾生命健康,一直在爭取時間,等待全民接疫好疫苗,以及治療新冠的專門藥物出現。如今中國疫情防控工作有目共睹,能夠做到「抗疫、人命、經濟」三者共存,試問何須跟從西方的失敗模式去做?她們消極防疫是基於無力應對疫情,疫境所帶來的民怨及經濟問題爆發,既然處理不了,只好無奈接受「共存」,中國怎能接受這「國際攬炒」模式?

 

反對派政客鼓吹「共存」的目的昭然若揭,假若連香港走向「共存」,西方國家就有籌碼去批評中國的「動態清零」,大條道理可聯手圍堵孤立;屆時重視疫情防控的內地,必然拒絕與香港恢復通關,這種「永續封關」、與內地減少交流往來,正是反對派長年所追求的效果。從一開始,他們就並非從防疫及市民健康角色考量,根本只為達成自己政治目的。或許他們覺得人命只是數字,幾十名或幾百名市民染疫死亡不值一提,甚至政策必要的代價。但假若逝者是他們的親人、朋友,又會有何感受?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13
好正
3
心心眼
1
好好笑
1
令人傷心
3
嬲爆

評論

  • +85291****52
    +85291****52
    2年前
    0 回應 檢舉
    支持動態清零:+1|type_1_2:
    • +85290****11
      +85290****11
      2年前
      0 回應 檢舉
      醫學和科學居然有人提出民調民意, 香港這批灰色反中亂港人仕真曉得花心思去萬吧合灰官和黑醫的軟對抗策略。
      • +85298****49
        +85298****49
        2年前
        0 回應 檢舉
        Excellent

        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