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觀點】緩解本地「醫生荒」 以病人福祉為本
【港人觀點】緩解本地「醫生荒」 以病人福祉為本

為解香港「醫生荒」,特區政府昨建議進一步放寬非本地培訓醫生來港註冊制度,對早前的醫生註冊條例草案作出三大修訂,包括容許持認可醫學及專科資格的非香港永久性居民醫生申請等。對於長期受醫生短缺之苦的香港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只要做好醫生資格質素把關,輸入海外專科醫生的建議實值得香港市民支持,畢竟香港今日醫生人手不足的情況,已經去到刻不容緩的地步,若花時間作漫長討論,或以不同藉口去阻止改革,最終受害的必然是廣大香港市民。


本港醫生「極荒」 引入人才迫在眉睫


政府修訂《條例草案》的初心,說得簡單一點,就是要解決本港醫生人手嚴重短缺問題。現時香港平均每千名市民只有兩名醫生,對比其他發達國家,新加坡、美國、英國等都有2.5至3名醫生,澳洲和德國等更有約4名醫生。醫生不足,無疑直接影響醫療服務質素。在香港,公院病人每天能夠見到醫生的時間短得可憐,輪候專科診治的時間更是不斷加長。資料顯示,公院專科首次診症輪候時間一般要42周,較長可達84周,一些離譜個案甚至要等超過兩年,病人因延遲醫治而病情惡化的例子無法避免。更嚴重的是,這個短缺在一定期間會持續擴大。預計到2030年,全港將缺1600名醫生,到了2040年數字更將擴大至1900名。


在此情況下,單靠香港本地醫學院的培訓,顯然無法填補缺口。而現時全球都在積極吸引醫生人才,對於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的香港來說,對醫療服務的需求只會更加殷切。


引入海外醫生與改善工作環境無排斥


設法吸引合資格海外醫生服務市民,是全球諸多先進地區的做法。但對於修訂將引入海外專科醫生放寬至非永久性居民,醫界卻有不滿,例如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陳沛然認為,重點在於本港公營醫療系統需改善待遇和工作環境,以挽留人才。醫管局當然有責任改善公營醫院環境,但從另一個角度分析,正是因為公院長期人手不足,一個醫生要面對眾多的病人,才導致醫生疲於奔命,壓力爆棚。換而言之,醫生人手一天不增加,陳沛然口中的工作環境,根本無從改善,而引入更多非本地培訓醫生,明顯可打破這一惡性循環。緩解醫生人手不足的壓力,與改善公院工作環境與待遇,兩者並不排斥,且可同時進行。


嚴把「專業關」 確保醫生質素


至於談到公院醫生的待遇,香港公院醫生薪酬其實已比大部分發達國家要高(約年薪138萬港元,澳洲、加拿大、歐洲的醫生待遇都低於香港),而且這還未計及香港稅率比這些國家都要低。事實上,一般正式的公院醫生,月薪都接近7萬港元,最高級的顧問醫生,月薪更接近20萬,敢問陳沛然醫生一句,待遇要提高至甚麼水平才算合理?


今次特區政府提出的修訂,放寬至非香港永久性居民的僅限專科醫生,且申請人必須符合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醫專)認可的專科資格,才能在港取得正式註冊。醫專長期負責培訓及頒授專科資歷予本地醫生,若然相信醫專的培訓工作,為何又對其認可、其他國家的專業資格有懷疑?說到底,現存一切反對輸入海外醫生的說法都只是藉口,而不是理由。公營醫療,必須以病人福祉為本,香港已經嘗試過很多方法去增加醫生人手,但就是不成功,優質醫療在香港彷彿成為富人的專利。這明顯不是健康的發展,若是以香港病人為念的話,支持輸入海外醫生是唯一選擇。


原圖:大公報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19
好正
11
心心眼
3
好好笑
3
令人傷心
3
嬲爆

評論

  • +85298****49
    +85298****49
    2年前
    0 回應 檢舉
    Excellent
    • +85290****11
      +85290****11
      2年前
      0 回應 檢舉
      醫療也是專業, 不能被政治牽鼻子走。
      • +85290****11
        +85290****11
        2年前
        0 回應 檢舉
        支持中西合併醫療, 從新冠病毒事件看到, 中圖醫療已在世界前列, 大可名正言順在香港實施中西合併醫療, 邀請中国醫生到香港行醫。協助改進香港醫療。

        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