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快到了,大家都忙於準備各項賀歲活動。不過,有一個本地賀歲節日,卻漸漸為大家所遺忘,這就是賀歲杯。
作為一個本地球迷,請大家容許筆者使用一個慣性的通俗稱呼:賀歲波。賀歲波是香港足球總會為慶祝新春而舉辦的傳統賽事,也是本地球壇一年一度的盛事。還記得小的時候,大約在農曆新年前的半個月,賀歲杯的廣告在電視、報章、雜誌、地鐵廣告箱等有佈天蓋地的宣傳,不少人都會預留初一及初四下午至晚飯前的時間入場睇比賽。
要數到賀歲波的黃金時期,就必然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當時賀歲波先後獲得啤酒商及煙草商贊助,通過贊助商的關係(特別是某啤酒商),往往能邀請到具號召力的外隊,獻技球員更有不少為人熟悉的,三浦知良、史杜高域、史岱哲哥夫、米赫洛域、卡路士、朗拿甸奴,真是難以盡錄,再加上當年本港球市興旺,本土球員及外援水準不差,令賽事更具可觀性,因此觀眾都願意掏錢進場,看看各支球隊在球場上較勁。三萬多人一起玩人浪,球員失機時全場齊聲叫罵,還有來自各地的旅客或旅港外籍人士入場為自己國家的球隊打氣,氣氛實在一流。
時至今日,大家幾乎看不到太多的賀歲波宣傳攻勢,問大家今年有甚麼球隊來作賽,相信大家也不會太清楚,漠不關心說出來很殘酷,但卻是事實。
要解釋賀歲波失去吸引力的原因,可能要再多寫幾篇文章才能說清楚,但仍簡單歸納幾個原因。首先,大眾以往看外隊的機會少,現在每周都有多場外國聯賽的直播,外隊來港獻技已缺乏號召力。此外,外隊戲金愈來愈高,足總及贊助商無法邀請叫座力強的隊伍,只能退而求次,邀請一些有檔期、願意來港但水平較次的外隊。第三,港隊或港聯的水平太差,甚至根本不認識港隊或港聯球員的名字,本地球迷自然沒有興趣入場支持「自己人」。
大概是這些原因,令賀歲波賽事水平愈來愈低,難以吸引具實力的外隊參賽,市民入場意慾也會降低,年復一年,讓形成惡性循環,人們對賀歲波亦不會有所期待。然而,可能賀歲波始終是本地球壇傳統盛事,近年仍有不少有心人去舉辦,令這項表演賽不致停辦,但卻予人為做而做之感。例如,今年主辦單位將預留5000張門票予基層家庭,讓他們入場欣賞球場,但給人的感覺是為了增加入場人數,避免場面太冷清,而不是培育真正會入場看球的球迷。
辦好賀歲波有助團結人心
時代不同,賀歲波的舉辦方式亦應該與時並進。說到底,要讓賀歲波重回昔日的輝煌,提升賽事的吸引力是首要目標。實際上,每年農曆新年的日期大家早已知曉,足總透過足球經紀物色一些球迷熟識的球隊,只有更多時間準備,要成事未必一定不可能。另外,既然賀歲波是一年一度的球壇盛事,為何多年來都未能獲得盛事基金資助呢?實際上,若能重新將賀歲波打造成香港農曆新年的城中盛事,對吸引遊客於農曆新年期間來港旅遊也有幫助。在這方面,特區政府可以做得更多,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因為,足球的吸引力應不比七人欖球賽或龍舟競渡低。還記得2009年東亞運動會,三萬多名市民入場支持港隊,全城都關注這場賽事,齊心一致撐港隊,最後港隊更成功擊敗日本隊,奪金而回。
足球有一種神奇的魔力,能令一個地方的人團結一致,加強他們的歸屬感。但這些,政府的高官們似乎未有注意到。單看政府對本地足運,甚至本地體育界的支援,便能說明一切。
在本文的末段,筆者想介紹一下今年參加賀歲杯的球會:今年被邀來港獻技的是紐約宇宙隊,該隊伍是美國聯業足球聯賽的球隊,陣中著名球員有前西班牙國腳、昔日有金童之稱的魯爾及前西班牙國腳辛拿。希望大家能踴躍購票入場,開開心心看足球。
原圖:hkfa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