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文觀新】考評局超越常理的評卷標準
【秉文觀新】考評局超越常理的評卷標準

今屆中學文憑試歷史科一條「問題試題」引起軒然大波,雖然考評局最終「知衰」,宣布取消試題及不計分,但試題本身仍有不少疑問尚待解答,例如到底考評局的評卷標準為何?局方期望考生如何回答這條「問題試題」?然而,這些疑問日前終於有答案,考評局向立法會公開試題的評卷參考,但筆者就發現,不論是初稿或經修改的版本,竟然回答日本對中國帶來「利多於弊」都有機會得滿分,到底這是什麼爛題目?出題者擬題時到底在想什麼?
 
不論什麼立場 都有機會得滿分
 
根據考評局的資料,評卷參考有兩個版本,初稿是考試前已經擬定好的,另一版本則是供考評局委員會討論題目時作參考。兩稿都有提及,只要考生答案合理且利弊論據均衡,能加以比較並結論,不論取任何立場,都有機會取得滿分。而初稿與修改版最大的分別,是初稿有舉出考生答同意與否的相應例子,如「日本對1912年中國新政權作財政支援」等,新版則再無舉例,而是寫明要求考生分析試題資料,並運用個人所學作答,顯示其思維能力與史學技能。
 
大是大非 不應以利弊評論
 
「問題試題」風波反映出考評局有兩個層次的問題,設題失誤是最表面的問題,再深入一點,看看評卷準則就會發現不對勁的地方。如果考生答了「利多於弊」都能取滿分,簡直是超越常理!筆者舉一個簡單類比,如果有人先向一個家庭給予經濟援助,然後殘酷殺害其家庭成員,還會有人認為可以討論這殺人行為為受害家庭帶來「利多於弊」嗎?肯定不會!面對大是大非的問題,根本不應該以利弊角度作衡量。擬題者的「思維」明顯是有問題,更重要的一點是,問題從參考資料到試題本身的各種設定,都猶如在中國人的傷口上灑鹽!擬題者是「一時失誤」,還是另有目的,當局應該徹查清楚、追究到底!
 
最近教育界的醜聞越揭越有,由幼稚園、小學至中學,都有教師涉煽動仇警、散播仇恨被投訴,數十名教師遭教育局不同程度處分,甚至連教科書都有問題,出現美化黑暴及暴力示威者的內容,多間大學又出現貼滿「港獨」標語的「連儂牆」,再加上考評局的「問題試卷」風波,其實已經響起了一個個危險的警號。教育界的各個組成部分都已經出現問題,實在急須一場變革,唯有將「癌細胞」切除,教育界、學子將來才能有一線生機。

原圖:考評局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

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19
嬲爆
4
超無奈
3
無意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