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行無常】特朗普的「關稅大棒」打著誰?
【諸行無常】特朗普的「關稅大棒」打著誰?

美國總統特朗普最近在中美貿易問題上,對中國又變得相當不客氣。早前美國政府宣稱,準備在下月對價值30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商品加徵10%關稅,近日又宣布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兩者範疇不同、層面不同,但目的都一樣,就是要打擊中國經濟、以要脅談判。事實上過去一年多來,特朗普在貿易戰問題上,動不動就以加關稅來作為要脅籌碼,可他似乎還是沒有看透一點,就是每當他揮動「大棒」,被打得最痛的其實是美國的生產者和消費者。

 

最近美國再度宣布打算對華徵稅後,美國一些人士就開始擔心,這將把美國農民排除在一個無可替代的巨大農產品市場之外,並連帶打擊與農業相關的多個產業,潛在損失以數十億美元計(相當於數百億港元)。筆者看到一則報道,就提到美國棉農目前的困境。自去年夏天以來,美對華棉花出口大幅下降,導致美國國內價格下跌了約30%,今年美國棉花庫存可能達10年來最高。如果中美不能達成經貿共識,美國棉農所蒙受的損失只能「自我消化」。但問題是,棉農可能只是「冰山一角」,面臨同樣苦況的可能還有美國的豆農、菜農、果農,損失疊加、難以估量。

 

誰在承擔關稅?

 

造成美國農民這種苦況的是誰?正是特朗普政府。回顧他上台以來,就多次在中美貿易問題上出爾反爾,只要談判不合意就對華加關稅。他的目的當然是要打擊中國經濟,但其實首當其衝的是美國自己的商家和消費者。關鍵就在於,關稅作為「稅項」的一種,實際上是對內不對外的,也就是說,美國一旦宣布對華加稅,操作上卻並非如特朗普所言的「中國向美國付錢」這麼直接,其實真正的支付者不是中國廠商或中國政府,而是美國進口商。根據美國財政部的數據,美國在2019年上半年徵收了339億美元關稅,較去年同期大增73%。大家可以想想,美國進口商的成本增加了多少。

 

中國市場無可取代

 

如此一來,進入美國的貨物勢必提升價格以抵消成本,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消費者要「捱貴貨」,這個道理大家都容易理解,但令人費解的是,既然明知如此,為何還要出此招數呢?因為特朗普政府的真正目的,是為了通過對中國貨加徵關稅,驅使美國進口商到中國以外尋找替代貨源,甚至撤廠撤資,從而打擊中國經濟。那麼問題來了,中國以外,真能找到同樣巨大的市場嗎?因此就出現了上文提到過的,為什麼有美國人士擔憂會被「排除在一個無可替代的巨大市場之外」。大家可以試想,沒有了中國這個生意夥伴,難道要讓美國的農民、商家都靠政府補貼?美國政府補貼得起嗎?

 

經濟貿易的博弈異常繁複,但一個世界通行的共識就是,「打」從來不能解決問題,「談」才是對雙方都有利的。特朗普動不動就對華「大打出手」,其實到頭來,最受衝擊的是美國國內的商家和基層消費者。不管特朗普是為了面子還是為了選票,筆者都想奉勸一句,別拿老百姓的利益作為代價。


原圖:文匯報、人民網

1
嬲爆
1
唔係呀哇
4
好慘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