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文觀新】潮流興做Slash?
【秉文觀新】潮流興做Slash?

擁有高學歷,就一定有高人工,不會跌入貧窮網?這個大家都視之為「必然」的定律,看來在新世代未必適用了。近日,有政府官員提出的數字顯示,本港持有專上程度的「在職貧窮」人士由2012年的18,400人,升至2016年的28,300人,升幅五成有多(當中有不同成因);新增的「貧窮人士」,有過半人是兼職者,當中又有一部份是青年(主要是學生)。有分析指出,有部分青年較自我,甚至寧願做「Hea工」或者兼職,筆者在想,部份做兼職的貧窮人士,會不會就是現時極流行的「Slash」(斜槓青年)呢?

何謂「Slash」?

所謂「Slash」,其實就是不會做全職打工,而是以兼職形式做一份甚至多份工作的人,做「Slash」既可讓他們同時吸收幾方面工作的經驗,又可以令他們掌握好時間;而這些做「Slash」的主要都是年青人,他們介紹自己的時候,可以告訴別人我是「XXX/YYY/ZZZ」,以示自己有多重身份。之前就有知名藝人的女兒,放棄穩定收入加入「Slash」一族,令自己可以好好掌握時間,「活得自在」。

對於嚮往自由、喜愛無拘無束的年輕一代而言,做「Slash」當然可以讓自己更能把握好時間,亦可以同時吸收不同方面的知識。筆者身邊亦有朋友,本來有穩定收入的全職工作,但基於種種理由,最後轉做「Slash」,閒時到不同地方旅遊,甚至可以隨時拋下工作到外國來一個「工作假期」,實在寫意。

做「Slash」寫意 也有代價

坦白說,若以個人的自由度作考量,做「Slash」當然自在得多,不過筆者亦想指出,其實做「Slash」也有一些「隱藏代價」要付出。在職場上,如果一個新鮮人需要拾級而上,需要在某行業的某職位浸淫一段日子;做「Slash」的朋友得到了自由,但就失去了在某行業的全職經驗,這些「Slash」將來要在某行業「長遠發展」的時候,會否因為做了一段時間「Slash」,而影響了自己的發展?這問題值得大家深思。

有人曾經斷言,在創新科技新時代,做「Slash」乃是一大勢所趨,或許因為筆者還算不上是「新一代」的職場人士,始終認為年輕人要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必須要在所屬行業「捱驢仔」,直至訓練出一身好本領。筆者的想法或許有點保守,但總認為要成功,專注、苦幹實在在所難免。

原圖:RTHK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