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地兩檢』,行近西九都可能畀人捉入內地口岸區!」、「設內地口岸區,第時發生『二次佔領』,特區政府可以將幅地租出,實施內地法律!」為反對高鐵「一地兩檢」,一向「盲反中」的反對派元老連如此荒謬的理由都可以搬上台前,希望掀動市民的情緒,足證反對派已經進退失據。
反對派弱勢已成
去年的立法會換屆選舉,反對派雖然在議席上增加一、兩席,但上屆的「大將」,包括飯盒會四個召集人,不是棄選,就是敗選,因此反對派陣營中,已是蜀中無大將。加上「違法佔領」、「旺角暴動」、港大學生會前會長馮敬恩被定罪、前立法會議員黃毓民被判刑、四名立法會議員被「DQ」,終於令反對派和他們的支持者醒覺,盲目對抗並不是出路,唯有回歸理性、有商有量,才是出路。
不想香港社會重蹈政治爭拗的覆轍,希望香港理性向前的市民,包括建制派政界人士,在今天的情勢下,實應把握機會,根治立法會內積累已久的種種問題;民意既然在理性的一方,修訂議事規則,尤其是立法會財委會的規則,杜絕無聊和以浪費議會時間為目標的「拉布」行為,實在是民心所向。
沒底線的和解 其實是縱容
從近日蔡若蓮被任命為教育局副局長一事上,大家可以清楚看見,反對派就是反對派。這種反對派堅持反對的本質,不是香港政壇獨有,其實是舉世皆然,政治從來就是這麼一回事。無論政府怎麼想「大和解」,立法會復會後,反對派一定會重施故技,以拉布拖延「一地兩檢」本地立法。
「大和解」的前提,理應是建基於社會回復穩定,人人一心各前為香港謀發展的基礎上,適度修訂議事規則、堵塞經常被反對派鑽空子的漏洞,既不會收窄議員的議事空間,亦可令議會運作更有效率,對香港、對議會,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為和解而和解」、「沒底線的和解」,其實就是包庇、縱容、放任。撥亂反正,此其時也。
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