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界三大議題 政府均有所作為
勞工界三大議題 政府均有所作為

梁振英卸任在即,日前還就過去五年的施政作總結,發表《施政匯報》讓公眾查閱,本港各大傳媒以至從政人士,隨即為梁振英的施政成果「埋單計數」。事實上,現屆政府在房屋、扶貧、安老以至環保等政策範疇都取得一定成績,毋庸置疑;至於備受關注的三大勞工政策(退休保障、標準工時以及強積金對沖),卻有政客批評梁振英「走數」云云。筆者認為,現屆政府在三大勞工議題其實均有不同程度的作為,顯示出政府敢於解決社會難題,對將來處理燙手山芋,有明顯示範作用。

「全民退保」動聽 但可行嗎?

以退休保障為例,「全民退休保障」是近年部分政界人士經常倡議的政策,單聽「全民退保」四字已非常吸引,吸引到難以抗拒或反對,但香港適合推行「全民退保」嗎?本港公務員、大學教授、中學教師以至不少大型私人機構等本身已經有為僱員提供退休保障,是否仍必要分散社會資源再每個月派3,000多元予他們呢?又或者打個譬如,社會上部分人士已經有午飯吃,我們還有必要送他們一碗「叉燒飯」嗎?社會或有部分人士不認同「有經濟需要」的退休保障方案,但類似的方案卻能把資源集中於幫助有需要人士。

再者,筆者亦不認同要「拆除」現有的社會保障支柱,重新構建一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誠如梁振英政綱的承諾,現屆政府已經在「生果金」上增設一項「特惠生果金」,即政府推行、落實的「長者生活津貼」,其他扶貧措施還有「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長者及殘疾人士2元搭車優惠」等,福利政策以至福利開支都大大增加,筆者認為若在加上「有經濟需要」的退休保障方案,社會保障制度其實已頗為完善。

「標準工時」走數?

至於「標準工時」的問題,筆者其實不太明白為何不同媒體以至從政人士都指責梁振英「走數」,只要翻開梁振英在競選行政長官時的政綱,就會看到梁振英當時只寫明成立有關「標準工時」的專責委員會,「研究」推動相關立法工作及涵蓋範圍,而有關專責委員會在2013年已經成立,並曾就工時政策作公眾諮詢,「走數」的指控根本不能成立。筆者明白,政府提出以「合約工時」方式處理問題,勞方人士必然會不滿,但筆者認為這只是開始,先把低收入僱員納「合約工時」範圍,再逐步推展至較高收入人士;而有關工時以「合約」或是「硬性規定」的方式規管,一樣可以循序漸進、逐步改善。筆者認為,有關取消強積金對沖的問題,情況亦一樣。

現屆政府在卸任前還要嘗試推出逐步取消強積金對沖的方案,絕不止於梁振英要為政綱承諾「找數」,而是真心想做個「開頭」,解決積壓多年的勞工難題。在筆者而言,現時實在看不見取消強積金對沖,可以有勞、資以至政府「三贏」的方案,均會出現一方得益,就意味另一方在利益上要讓步,例如勞方要求的「基金池」方案長遠會令僱主增加超過2,000億元額外開支,而資方建議的方案除了要求保留對沖,更會令政府長遠增加超過1,600億元額外開支;故此,目前政府方案最能平衡各方利益,雖然長服金、遣散費比例由三分之二降至一半,但方案的總開支減少之餘,亦可以減少政府利用大量公帑補貼。

最低工資實施前爭議更大

取消強積金對沖問題,如果今日不開始實行政府方案,甚至要推倒重來,恐怕五年、十年之後可能仍然沒有寸進;更重要的是,有關議題或可仿傚最低工資的經驗,在通過最低工資前各界都很大反彈,甚至有說法指最低工資要訂立在每小時20元的水平,但最低工資最後在每小時28元的水平實施,今日已經提升至每小時34.5元的水平,基層僱員生活有改善,亦未見商界因為最低工資而出現倒閉潮。

總的來說,筆者認為現屆政府在勞工議題上並非「冇交功課」,而是著力在不同議題做個開始,社會各界人士當然可以不滿、批評,但必須明白政府冒著被「罵到狗血淋頭」的情況下仍推出不同方案已經相當不容易,甚至可謂勇氣可嘉。所謂「羅馬不​是一日建成」,如果強求不同勞工問題可以「一步到位」地解決,只怕社會要無止境地爭拗下去。

圖片來源:BBC.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