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下一次,中電新電費計劃又何妨一試?
為了下一次,中電新電費計劃又何妨一試?

中電推出新計劃,本月起邀請2.6萬個住宅用戶試行「分時段收費」計劃,其中在晚上6時至10時這個全港家庭用電的高峰期,每度電將加價0.6元,加幅高達五成。當然,有高就會有低,參加計劃的用戶,在全港家庭用電量較低的時段,即晚上10時至翌日早上九時,每度電都會減價0.18元。對於中電推出這個計劃,社會意見紛紜,市民大都集中研究「邊樣抵啲」,但就明顯忽略此計劃背後的好處:若計劃成功,原來可以大大降低電費加價壓力!

新計劃並非電力公司獨贏

中電推出是項計劃的背景,源於中電與政府簽訂的最新《利潤管制協議》規定,若電力公司可減少用電高峯期的用電量,最多可增加0.025%准許回報,據報,中電等於可額外賺取逾2,000萬元利潤。有人或許會問,那豈不是電力公司單方面受惠?市民為何要改變生活習慣去令電力公司「賺到盡」呢?有此質疑者,其實未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原來,今時今日,電力公司為滿足全港耗電量高峰期的需求,需要動用大量發電機組同時運作,然而,在用電量較低的時段,部份發電機組其實處於閒置狀態。縱然如此,但由於要滿足高峰期不斷增加的耗電量(縱然每日可能只有數小時),發電機組仍然需要不斷增加,令電力公司資產值愈來愈高,直接增加電費加價壓力。

市民需改變習慣才可

換句話說,若然市民可以改變自身的用電習慣,盡量安排把耗電量高的工作分配在用電量較低時段,那麼一來既可減省自己的電費,同時亦可紓緩電費升幅,可說是一舉兩得。但當然,用戶若要賺盡新計劃下的優惠,前提是用戶自己必須改變自身生活習慣,若然不改,意即繼續集中在高峰期用電,則電費一定交得比以往多。

不管如何,中電願意踏出此關鍵的第一步,某程度上都值得社會支持,始終香港近年的整體社會耗電量不斷上升是不爭的事實,減低高峰期的用電量,令電力公司不必加大或增建發電機組,可說是社會的當務之急,更何況,今次的計劃屬自願參加性質,而參加後更可以即時申請退出?正如有環保界人士所言,用戶因應計劃而改變用電模式,短期內雖然未必可直接減少用電量,但大家千萬不要忘記,其實興建新的發電機組亦同樣會耗用資源,甚至帶來其他的環保問題,衡量優劣後,中電的新計劃還是值得支持。

政府、市民、電力公司三方配合更有利

現屆政府在環保工作方面可說是「交足功課」,其中與電力公司簽訂的全新《利潤管制協議》,成功將兩間電力公司的准許回報率,由9.99%下降至8%,協議在2019年生效,估計可令電費下調逾5%。不過,要成功令電費下降,前提仍然要視乎兩間電力公司的資產淨值及成本等,意即發電機組不能再加大或增加。政府做了應當做的事,成功壓低兩間電力公司的准許回報率,然而市民亦必須配合,否則電費減價這一個社會共同訴求,永遠只是空中樓閣,電費減價無期。

圖片來源:thecov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