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個別社會人士聲稱了修補社會撕裂,要求政府重新開放政府總部東翼前地(所謂的「公民廣場」)。非建制人士大打「修補」牌,斷言政府若要表現修補撕裂的誠意,首先就需重開「公民廣場」,更聲稱因保安理由而拒絕重開是「偽命題」。然而,之前立法會的玻璃幕門被示威者用鐵馬衝破、學生組織煽動群眾佔領東翼前地,一幕又一幕充滿暴力的畫面,市民至今仍記憶猶新。筆者認為,非建制派無視實質安全威脅,將「開放東翼前地」與「修補社會撕裂」劃上等號,才是名副其實的「真˙偽命題」。
政府總部加強保安是首要
所謂「公民廣場」本來就是政府用地,以往團體若要使用,其實亦要先向行政署申請,得到同意才可使用。現階段不斷要求重開東翼前地的網民,試問一句,有多少曾到過尚未封閉時期的東翼前地?其實東翼前地本身是一個小型車輛迴旋處,供訪客上落車用,說不上「廣」場,並沒有像美國「白宮」,有一大片草地在前面作緩衝。反之,其保安方面的隱憂,早在有示威者用鐵馬「撞破」毗連政總的立法會大樓玻璃門時便已凸顯;不要忘記,東翼前地緊緊連接政府總部東翼入口,中間亦只有一道玻璃門。
有人認為,既政府總部的設計理念是「門常開」,那麼亦應把廣場開放予所有人士進出;但大家必須明白,原名為政府總部東翼前地的「公民廣場」,其實是政府總部範圍內一個供車輛停泊或落客的迴旋處,主要為供汽車使用。如此性質,正好解釋為何它和政府總部東翼入口之間只有一道玻璃門相隔。
事實上,有沒有開放東翼前地一小片地方,非建制以至各方人士一樣可以示威,示威地點可為廣場外,亦可為立法會外的示威區,人數太多甚至可以申請使用添馬公園。
說到示威集會,主張重開的民主黨涂謹申和香港眾志羅冠聰等人,他們怎保證東翼前地重開,激進示威者不會作出衝擊行為?今時今日的激進示威者,連激進本土派也不能控制,在「違法佔領」、「旺角暴動」和暴力光復等一連串暴力事件中,我們很容易就會想到,開放東翼前地然後讓它成為示威者「聚腳點」,絕對後患無窮!
政總是政府機密集中處
開放東翼前地與否,由始至終都是嚴肅的保安問題,政府總部是政府各政策局辦公之地,每日大大小小影響著香港的決策,都在裡面作出。而且,政府很多重要的文件、檔案也在總部內,在未妥善解決保安問題前,無論是政府抑或執法部門,相信也不會放心開放這一範圍。如果大家還記得2014年9月26日發生的所謂「重奪公民廣場」行動嗎?「雙學」煽動示威者衝入東翼前地,繼而引發79日「違法佔領」。有「違法佔領」這「前車」,政府還要在未解決保安問題的情況下重開東翼前地?
只要大家思慮周詳,就會明白開放廣場不會修補到社會撕裂,反之可能會製造更多矛盾,非建制派製造出有關「真˙偽命題」,理由也不難推測;倘若政府開放東翼前地,就正中他們的下懷,如政府暫時不開放該處,又可以指責政府無心修補撕裂。無論如何作出政治計算,非建制派也可謂「穩賺不賠」。
原圖:Takungpao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