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筆錚錚】遲來的「負入息稅」 有等於無?
【鐵筆錚錚】遲來的「負入息稅」 有等於無?

昨日七間電子傳媒機構聯合舉辦特首候選人論壇,三名特首候選人首次同台較勁,其中林鄭月娥不點名批評曾俊華,指以往扶貧委員會亦曾研究推行「負入息稅」,但當時負責稅務的官員以「稅務複雜化」為由反對,質疑曾俊華在政綱提出以「負入息稅」支援弱社群,「是否outdated(過時)了些?」

對此,相信不少市民跟筆者一樣都有疑問,就是後知後覺地建議「負入息稅」,對弱勢社群有幫助,為何當時以曾俊華為首的財金官員不早一些實施呢?

今天的我打倒昨日的我?

曾俊華在政綱中建議「探討引入負入息稅」,意思是收入低過某一水平的市民不用繳稅之餘,還可以獲得政府補助。根據林鄭月娥所言,當日扶貧委員會亦曾有類似建議,惟一直大力反對的,正是曾俊華及其屬下負責稅務的官員。

至於今日曾俊華因為要競選,卻隨即「今天的我打倒昨日的我」,不少市民或許也無法理解。當然,曾俊華也可以覺得時移勢易,現在是推出「負入息稅」的時候,若真的如此,他就應該講清講楚,以免予人前後矛盾之感。

回到「負入息稅」上去,今屆政府上任後,積極推出扶貧和助弱措施,既有幫助老人家的「長者生活津貼」,又有幫助貧窮人士的「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到底是否真的再有推出「負入息稅」的需要?推出「負入息稅」,會否同時撤銷「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等計劃?會否引起社會極大不滿?

事實上除筆者外,香港稅務學會前會長王銳強亦認為,「負入息稅」在香港只屬補貼性質,或會與現有福利津貼重疊,若堅持推行,事前便須調整各項津助,避免雙重補貼;至於中大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亦認為,無必要設「負入息稅」,因現時的免稅額已可避免低收入人士落入稅網,設立新稅項反而需「全民報稅」,大增政府行政費。

增撥開支的迷思

除了「負入息稅」,曾俊華在論壇上亦聲稱任內的政府開支由2,000億元增加至5,000億元,為自己常被視為「守財奴」辯護云云。曾俊華是不是「守財奴」,或許大家應試試從另一角度看看。

曾俊華擔任香港政府的財政司司長已經九年,任期橫跨兩屆政府和兩任特首。實際情況是,上屆政府對貧窮問題視而不見,來來去去都只是靠關愛基金去做些短期紓困措施,反而今屆政府上場後,立刻重設扶貧委員會、破天荒訂立貧窮線,再推出「長者生活津貼」、「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以及「擴大長者2元乘車優惠」等等,總共有超過100萬名市民受惠!

事實是,回顧現屆政府的五年任期,政府整體經常開支預算亦增加約40%,比曾蔭權政府最後一份預算高1,067億。今屆政府上任後,單計社會福利、醫療及社會保障,已由436億港元增至最新一個財政年度的753億港元,增幅超過70%。今屆政府任內可以增加如此多扶貧和民生範疇上的開支,為何曾俊華在上屆政府擔任財政司司長時又不增撥多一些開支扶貧、幫助弱勢?倘若他有心解決社會難題,不是應該早幾年就付諸行動,而不是留待今屆政府才去補救?

市民最想知道的是,若曾俊華真的想扶貧,其實早在上屆政府時已可開始,為何還要待他當選「下屆」特首後才「忽然關心」基層?前後九年,他知道有多少人在政府坐擁巨額盈餘下,仍是半菽不飽、捉襟見肘地過日子嗎?

圖片來源:news.tvb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