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行無常】林鄭的「錯愛」?教師的「痛愛」?
【諸行無常】林鄭的「錯愛」?教師的「痛愛」?

三位特首選舉候選人終於首度同台出席由教協舉辦的論壇,同台較勁。然而,好看的不在台上,而是台下。廢除特首委任大學校董的責任,男、女候選人答案接近相同,台下卻是一個噓聲、另一個自行「收聲」。女候選人承諾每年增加50億教育經常開支,藉以解決教育界種種難題,台下卻沒有掌聲;反而男候選人過去九年,對牽涉教育的長遠開支拖拖拉拉,卻無故贏來台下掌聲,更贏得「教育界」選委急急送票。到底是女候選人「錯愛」,還是選委為了政治立場而「痛愛」?

是誰拒絕增加教育資源?

過去九年,曾俊華作為財政司司長,在法例上和實際上都操香港財政生殺大權,沒有其首肯,即使政策局再努力爭取,新政策和改革都不可能落實。曾俊華在論壇表示,過去所有教育局要求而可行的措施,都有落實。

曾俊華的說法是否事實,外界未必清楚,惟其主要對手林鄭月娥卻疑似即場「踢爆」,三度不點名質疑政府「管理財務的人」,堅持在教育開支方面採取俗稱「0-1-1」(3年削2%開支)的資源增值計劃以及有時限撥款,結果令教育資源受限。

如果林鄭月娥所言屬實,那曾俊華就是公然「講大話」了!教育界選委對本港教育事務如此「上心」,沒可能不知道真相如何吧?

答案相同 待遇各異?

又舉第二個例子,有高教界選委在論壇上問到,若候選人當選,會否考慮放棄特首委任大學校董會成員的權力,以確保院校自主云云。林鄭月娥和曾俊華的答案基本上相同,認為香港一眾公立大學,每年都獲政府批出龐大資源,故不能輕言放棄特首委任校董會成員的安排。曾俊華甚至表明,制度行之有效,沒必要放棄。

答案如出一轍,惟台下選委的態度卻是天壤之別,林鄭月娥甫回答完,台下部份選委和參加者即報以震耳欲聾的喝倒采聲,反之曾俊華提供相類似答案後,台下參加者只是沉默以對,對曾俊華如此「厚愛」,令人嘆為觀止。

教育界資源不足 誰之過?

今日香港教育界面對的最大問題,肯定是「資源不足」,新入職教師未能取得「長約」,校方因資源不足,只可逐年續約;個別老師縱有幸取得「長約」,但亦不要開心得太早,因即使持有正式學位,他或她也只可以充當「文憑教師」,而不能當「學位教師」,薪酬福利低一大截,是真正的「同工不同酬」。幼稚園呢?唉,資源不足嘛,幼稚園又怎可倖免?幼師連基本薪級表都沒有,用前路茫茫去形容就最合適!

說到底,一切都是資源不足問題,是誰死守大量「儲備」拒絕動用?難道不是今日受到教育界「寵幸」的曾俊華嗎?

政治凌駕專業 教育界選委難言專業

是的,選委有權決定支持哪一位候選人,誰叫你們界別的選民賦予你們這個權力,外人實在難以置喙。然而,作為香港市民,或許我們內心都有一個疑問,擁護、維護曾俊華,這批選委真的可以代表教界相關界別嗎?

林鄭月娥在政綱和論壇上清楚表明,必定會為幼師訂立薪級表、必定會改善中、小學教師的編制,甚至承諾把合約教席轉為常額,市民之所以相信她做得到,因為她開宗明義說,每年要增加教育方面的「經常性開支」五十億元,你沒有看錯,是「每年五十億元」。

正所謂「秀才遇著兵,有理說不清」,教育界和高教界選委們既然心意已決,不惜「政治凌駕專業」也要投給曾俊華,作為無票之人,筆者也只有徒嘆奈何。謹引用兩首流行曲,去總結今次教育界選委們的荒謬,是《錯愛》、還是《痛愛》,選委們心知肚明。

《錯愛》:「不敢相信和你戀愛,無默契不經意被旁人代替」(林鄭月娥?)

《痛愛》:「喜歡你讓我下沉,喜歡你讓我哭,能持續,獲得蹧蹋亦滿足」(曾俊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