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時今日香港有一啲好古怪嘅概念,例如「委任」一定等如「干預」,又或者「保密」梗係「黑箱作業」等等。老實講,世事瞬息萬變,又有幾多真係可以一概而論吖,好似講到「保密」制咁,小至大學管理架構,大至執法部門刑事調查或者行政會議開會內容,全部都有一套既定「保密」機制,目的往往並唔係想「黑箱操作」,而係要「確保公眾利益」,反而嗰個成日將自己做過廉政公署調查主任一事擺喺口邊嘅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林卓廷,成日話收到料向傳媒大爆廉署調查中個案嘅內容,咁就真係違反「公眾利益」喇!
刑事調查 怎可洩密?
香港執法部門唔少,其中一眾紀律部隊,即係警察、海關、入境處,以及廉政公署等等,佢哋主要工作,其實都離不開「刑事調查」。事實上,各紀律部隊都會要求,執法人員進行刑事調查嘅時間要「保密」,其中廉政公署更加有《防止賄賂條例》第30條也明文規定,調查中嘅案件,絕對唔可以公開或者向其他人透露。
關於刑事調查,稍有常識嘅人都會知道,走漏風聲的話,受查對象好可能就會提前毀滅證據,甚至夾帶私逃。將刑事調查內容周圍「爆」,客觀而言就係令到違法者隨時繼續逍遙法外,做完壞事而唔需要負擔罪責,咁香港嘅法治又點能夠彰顯呀?所以話,好似林卓廷啲咁嘅人,成日話要維護香港核心價值,計囍雨話,對香港核心價值破壞得最深嘅係佢至真!
行會敏感資料 關乎公眾利益
除咗刑事調查之外,行政會議「保密制」近年都受到唔少質疑同挑戰。事實上,只要大家知道行政會議傾嘅係邊一類議題,大家就會明白「保密」嘅重要;行會傾咩嘅呢?土地發展及規劃、填海、公共事業發牌、的士加價、最低工資水平等等,全部都關行政會議事。
試諗吓,如果部份議題,例如土地發展及規劃,喺有決定之前已經流咗出去,咁會唔會有人乘機上下其手,囤積居奇、炒賣土地,直接間接令香港整體社會有所損失呢?如果涉及收地等等敏感地價資料,咁咪好易令到公帑白白浪費囉!
又例如關於公共事業發牌嘅問題,呢啲消息如果提早傳咗出去,會唔會有人乘機喺股票市場興風作浪,炒高炒低獲利,收唔到消息嘅小股民就被迫任人魚肉,甚至傾家蕩產,嘩,好唔公平啫!
另外,行會「保密原則」其中一項重要理由,就係確保行政會議成員喺冇壓力下暢所欲言,坦誠咁向行政長官表達意見,等行政長官作出政策決定前,可以充分考慮多方意見,衡量利弊影響。
講到底,「保密」係咪一定因為公眾利益呢?正如之前所講,唔可以一概而論,但至少大家一定要明白到,唔係「保密」就係隱瞞公眾,調查案件也好、政府會議也好,反而好多時候,香港政府裡面嘅「保密」制度,都係為咗確保「公眾利益」而設架!
原圖:RTHK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