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選舉】工程界論壇關注北都發展 兩候選人就業界發展痛點提建議
【立法會選舉】工程界論壇關注北都發展 兩候選人就業界發展痛點提建議

由主辦方舉行的2025年立法會「愛國者同心治港」選舉論壇,今日(18日)上午由功能界別工程界兩位候選人登場。他們分別為F1號候選人、無政治聯繫的港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霍偉棟,以及F2號候選人、隸屬經民聯的資深工程師卜國明。兩人圍繞工程界發展痛點、人才培育、科技應用等議題闡述政綱,並在問答環節回應行業關切。


F1號霍偉棟身為港大工程學院副院長,他以「敢創新局,重塑工程未來」為競選口號,提出三大核心主張:一,加速北部都會區發展與跨區基建落地,建議「拆牆鬆綁」,讓這件事盡快落地,同時倡議興建第四條海底隧道、西隧延伸等項目,同時推動遊艇旅遊、低空經濟等新業態,為工程界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二,以科技賦能行業升級,主張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機械人技術優化工地安全監管與項目審批流程,並推廣預製組裝建築(MiC)模式,平衡效率與本地就業;三,強化人才培育與國際化布局,從中小學STEAM教育入手鞏固行業後備力量,同時鼓勵青年工程師參與大灣區建設及「一帶一路」項目,拓展發展空間。


F2號卜國明作為香港土生土長的資深工程師,他以「以專業護權益,以創新育未來」為競選口號,提出四大政綱:一,是推動制度創新,建議為北部都會區制定專屬法案,設立「沙盤機制」,容許「試錯」思維,簡化跨部門審批流程,減輕工程師、公務員工作壓力;二,是助力產業升級,倡議設立500億元產業升級基金,支持創科企業從「零」到「一」突破,同時推動傳統工程業向新型工業化轉型;三,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發揮香港「超級聯繫人」優勢,推動大灣區工程規則標準互認;四,是保障業界福祉,提出「五年舊基建修復計劃」,啟動未落地項目的設計階段以增加就業崗位,穩定就業,同時建議提升基建債務上限至1萬億元,激活私人市場活力。


在必答環節中,主持人提出三大核心問題:如何進一步吸引海內外人才、推動香港佔據國際高端人才高地;如何善用人工智能等科技提升公營服務效能;如何鞏固香港國際教育樞紐地位並保障中小學教育質量。而抽籤問答環節則圍繞工程行業轉型期人才培育、建造成本控制、建造業安全提升等議題展開,兩位候選人各有2.5分鐘作答。


F1號霍偉棟在回應「建造成本高」問題時指出,需通過「多部門同步審批」「外判部分審批職能」等方式簡化流程,同時在北部都會區建設預製組裝工廠,降低運輸成本與碳足跡;談及科技應用時,他分享團隊研發的泳池溺水檢測系統、地鐵乘客安全AI監控等落地案例,強調「科研轉化」的重要性。


F2號卜國明在回應「人才吸引」議題時,提出需優化居住環境,提升生活品質與工作平衡,同時提升項目落地效率以增強工程師成就感,他指工程師工作成就感往往來自「親眼看到項目落地」,如同看到「BB出世」;針對行業安全,他建議加大AI實時監控應用,並培育容許「試錯」的行業文化,平衡創新與風險。


圖片來源:港人講地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0
好正
0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