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布成議會常態 市民成最大輸家
拉布成議會常態 市民成最大輸家

現屆立法會會期展開至今,工務小組依然「1元也未批出」,直至日前才實現「零的突破」,批出有關大埔一個公屋項目約11.5億元的基礎工程撥款;當中過程可謂好不容易,期間非建制派不斷提問,又提出超過20項臨時動議,工務小組主席盧偉國要「劃線」限制議員發言次數,議案才得以通過。

另一方面,涉及多項基建工程的基本工程儲備基金撥款仍然議而未決,隨時禍及民生。眼前議會淪為「拉布」戰場,非建制議員的工作,是議事,還是「搞事」?

拉布成常態 議會陷入停頓

在上屆立法會會期,非建制派(當時稱為泛民主派)已經瘋狂拉布,根據立法會秘書處統計,立法會大會在上屆4年的會期內,點人數次數近1,500次、流會創紀錄達18次,合共浪費了至少450小時會議時間、過億元公帑;當中,更有不少民生或重要議案被拉倒,包括《2016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私營骨灰安置所條例草案》及《版權(修訂)條例草案》等。筆者認為,今屆立法會大有可能「超越」上屆立法會,拉布成為常態,議會更難運作。

從前的非建制派,聲稱只會在重大的政治、民生議案拉布,筆者認為已經難以接受,當時議會運作可謂舉步維艱;如今工務小組可以在兩個多至三個月的會期內批出「0元」,情況再持續下去,後果堪虞!立法會的主要職能,在於審批預算、公共開支,倘若公共開支無以為繼,市民大眾必受影響!以工務小組為例,「基本工程儲備基金」逾124億元的撥款涉及多項基建工程,不但影響到建造業界的生計,倘若有道路、斜坡工程因未有撥款而失修、發生意外,受害的必定是市民。

拉布最終影響的 乃是廣大市民

有支持拉布者或會認為,拉布就是要拉倒政府運作,是抗爭的一種方式。筆者認為,如果政府運作被拉倒,受害的只是政府官員或公務員嗎?不!因為倘若公共開支無以為繼,建設工程、公共服務等工作都有可能受到影響。筆者懇請大家不要掉以輕心,以為拉布只是牽涉到無關痛癢的議程、議案;至於以拉布作為工作「亮點」的非建制派議員,也請你們收手,不要將政治立場凌駕於公眾利益,把議會變成只做政治騷的「表演場地」!

原圖:大公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