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筆錚錚】香港,真的還未夠落後?
【鐵筆錚錚】香港,真的還未夠落後?

香港特區政府昨日跟深圳市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落實在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以稱「港深創科園」)。消息公布,旋即惹來非建制派人士連番質疑,一時說項目是「配合深圳發展」、一時又說「港深創科園」地點太遠,對香港沒吸引力云云;對於上述批評,最好還是讓數字說話,大家宜先看看深圳近年的發展,再討論香港是否需要這幅佔地120萬平方米的土地。

深圳力爭上游 香港停滯不前

要看一個城市的經濟表現,最粗淺莫過於看看其本地生產總值(GDP)有多少,現時估計,深圳市2016年的GDP總量有機會達到1.91萬億人民幣,估計跟香港相差只有5,000萬人民幣左右。

5,000萬,說多不多,香港仍然領先深圳是事實,但觀乎兩地近年的GDP增長,深圳以8%的增速發展,香港則由於是已成熟經濟體,近年增長都只是維持2%左右而已。按此情勢發展,深圳的GDP總量超越香港只是時間問題,更很有可能在一、兩年間發生。

深圳大力拓展創新科技是關鍵

深圳近年大力拓展創新科技產業,令該市經濟成功不斷膨脹和發展。資料顯示,深圳為了給新興行業騰出空間,自2011年起便把眾多污染及勞動密集型的企業關掉;而自2013年起,該市每年投放在「研發」的費用就佔GDP的4%或以上,比例跟韓國和以色列等「科技大國」相當。

「研發」和「科技產業」對深圳有多重要?事實上,坊間早有分析指出,深圳2015年的GDP總量之所以錄得8.9%增長,實有賴該市的互聯網和資訊科技等創新產業驅動。香港呢?以往香港不甚重視「研發」,投放的資源只佔香港GDP的0.7%,這情況在香港的創新及科技局成立後有望改善。

中國最具影響力科技產品來自深圳

除經濟增長及GDP總量外,深圳的創新科技產業其實已達相當高的水平。去年年中,美國知名的《時代》雜誌就將深圳的大疆精靈系列無人機選為「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五十款科技產品」之一,這亦是中國唯一一款入選的科技產品。香港?在創新及科技產業大落後的今天,自然是榜上無名。

香港還要不要發展經濟?

筆者列出那麼多深圳驕人的成績,無非是希望香港人深思:我們還要不要發展香港經濟?還想不想為年輕人提供更多向上流動的機會?還要不要產業多元化?一河之隔的深圳,36年前只是一條小漁村,人口3萬,GDP算來無謂;今天,深圳人口已經突破2,000萬,而根據國家「十三五規劃」,深圳到2020年,GDP總量有機會達到2.6萬億人民幣,較2015年增長近1萬億!

發展創新科技產業實乃大勢所趨,香港可用土地匱乏,可供選擇的新興產業不多,加上屬高度發展城市,地價昂貴,要走回頭路重回勞動密集經濟年代亦沒可能。

「港深創科園」佔地87公頃,是香港科學園的4倍,港深兩地已確認,香港自1997年7月1日起依法擁有河套地區土地業權,並且適用香港法律及土地制度,特區政府未來會負責興建河套地區基礎設施,平整土地後會由香港科技園公司的附屬公司負責建設上蓋和營運。

如此優厚的條件,香港人還有甚麼理由反對?「港深創科園」徹頭徹尾是香港項目,是為香港而發展的項目,批評項目是為「配合深圳發展」的說法根本就站不住腳。香港需要創新科技產業,要發展,土地毋庸置疑是主要條件之一,既然「港深創科園」是用香港法律和土地制度,試問還怎可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之舉?

至於說「港深創科園」地點偏遠、交通不便等,更是奇談怪論。河套地區荒廢「曬太陽」20年,欠缺配套發展自然不過,今日兩地政府終決心發展此項目,改善、加強各種必須的配套和基建,「港深創科園」各項配套肯定跟今日大相逕庭。以今日河套地區的狀況去判斷未來的「港深創科園」,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之流若非轉移視線、為反而反,就肯定是見識淺薄、鼠目寸光。

香港人,對於「港深創科園」的立場,其實可以很簡單。我們想香港經濟有新增長點,還是想香港繼續延宕拖沓?想香港年輕人有更多向上流的機會,還是希望下一代苦苦掙扎,生活質素每況愈下?YES或NO的問題,簡單得很。

原圖:文匯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