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政府主辦的第二場2025立法會「愛國者同心治港」選舉論壇,今日(11日)下午4時半在大埔東昌街體育館舉行,由新界東北地區直選5位候選人登場。
論壇由藝人陳芷菁主持,設置個人及政綱介紹、提問環節、辯論與跟進發言、個人總結四大環節,每環節結束後候選人打氣團按編號順序進行長達30秒打氣,現場氣氛熱烈。5位候選人包括1號民建聯陳克勤、2號新民黨李梓敬、3號黃頴灝、4號工聯會古偉冰、5號經民聯鄧肇峰,圍繞區內經濟民生發展等議題各抒己見。
論壇首環節為個人及政綱介紹,每位候選人均擁有3分30秒時間闡述理念,內容均圍繞新界東北居民關心的就業、住房、交通、醫療等核心議題。
1號陳克勤是現任立法會議員,他表示自己深耕沙田、大埔社區多年,承認香港人當下生活壓力大、做生意也難,挑戰實實在在擺在面前。他強調需發展多元經濟創造就業,給青年人更多選擇。針對醫療資源緊張,他提倡於沙田及大埔增設康復中心,強化基層醫療,以解決「看病難」問題。

2號李梓敬是現任立法會議員,以地區工作及國際發聲為核心。他表示其政綱聚焦區域協同發展,主張加強與大灣區城市合作,完善基礎交通建設,同時推動青年科創培訓與中小企業扶持,助力香港本土產業轉型。在國際層面,他致力反駁西方不實言論,推動「說好中國故事」的進程。

3號黃頴灝為現任元朗區議員,主張以創新思維解決舊有發展難題,政綱涵蓋醫療、交通、基建與未來規劃四大方向:在醫療領域呼籲增加人手保障老年人身體健康,交通方面關注綠色航運與智慧港口建設,主張「拆牆鬆綁」優化鄉村民宿、特色小店經營許可,同時推動「城鄉共融」生態旅遊。

4號古偉冰為現任沙田區議員,他闡明其政綱明確四大方向:幫扶青年,推動「青年未來置業儲蓄計劃」;支援婦女,爭取分級制育兒津貼;交通優化,推動沙田繞道落成緩解擁堵;醫療改善,增加地區門診與夜診服務,承諾持續為打工仔、基層街坊發聲,直接回應市民需求,爭取改善民生。

5號鄧肇峰為現任沙田區議員,以「L-E-D-S」框架推動發展:民生(L)上關注交通運輸與大廈管理,經濟(E)上推動青年學業、就業、創業、置業,發展(D)上助力長者安老與社區整體發展,共融(S)上促進社會和諧。他關注政策調整以應對人口變化,主張以融資等手段吸引投資,擴大資源以照顧各階層。
提問環節設定兩道核心問題,由主持人陳芷菁提問,各候選人按規則依次作答。問題一為「面對全球港口競爭,如何提升香港航運業優勢、推動海運與現代物流業發展?」
1號陳克勤提出「綠色新能源+大灣區協作」方案,建議依託香港煤氣公司綠色甲醇研發優勢,探索「香港研發、內地生產、香港加注」模式,構建香港的新能源建設成為產業鏈,實現與灣區城市協同競爭,重塑全球航運中心地位;2號李梓敬主張「高端化+智慧化」雙路徑,一方面利用香港金融、法律優勢吸引國際航運企業落戶,帶動船舶租賃、海事仲裁等業務;另一方面推廣岸電、自動化貨櫃技術,優化清關效率,打造智慧綠色港口,同時加強本地航運人才培養。
3號黃頴灝強調「軟硬件雙升級」,指香港在船舶經紀、保險等軟件領域優勢顯著,需重點培養海事工程師、港口科技人才;同時借鑑內地全自動化碼頭經驗,升級硬件設施,發揮「超級聯繫人」作用,聯動內地造船產業與國際資源,提升貨櫃吞吐量與服務水平;4號古偉冰從「人才+聯動」入手,建議優化海運、空運人才培訓基金,加強從業員再培訓;發展智慧港口技術,同時與珠海機場聯動,完善直通客運服務,便利內地旅客經港出行,形成「航運+空運」協同優勢;5號鄧肇峰聚焦「融資+人才」支撐,提出發行航運相關債券吸引投資,擴建碼頭基礎設施突破吞吐量瓶頸;同時完善航運專業人才訓練平台,構建規模化培養體系,以金融與專業服務賦能航運業升級。
隨後在「針對香港經濟轉型需求,如何吸引人才投資、為中小企業創造機會、協助青年融入發展?」問題上,5號鄧肇峰回應,建議推動「智慧資本」投入科創領域,不僅為青年創業者提供資金,更從法律、知識產權層面提供支持;同時對接大灣區科創資源,引入內地企業帶動本地中小企業轉型,助力青年項目「走出去」;4號古偉冰提出「職學並行+政策扶持」方案,主張加強家校合作優化青年生涯規劃,開設新興產業專職教育;搭建政商合作孵化平台,為青年創業提供場地與資源,同時通過稅務優惠鼓勵新興產業發展,緩解青年「上車難」問題。
3號黃頴灝以「科研轉化+產學合作」為核心,建議政府通過招標指引、內部採購優先支持本地科創企業;同時深化與內地產業對接,在學科教育中融入產業需求,為青年打造貼合國家發展的職業路徑;2號李梓敬強調「培訓+區域合作」,主張聯合高校、企業開設AI應用、電商運營等課程,提供培訓補貼;擴大「青年創科實習計劃」與「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規模,完善科學園、創新園等配套,為青年與中小企業搭建「科研-商品化」鏈條;1號陳克勤聚焦「新經濟+海外機遇」,提出開發海洋經濟、銀發經濟等新領域,為中小企業與青年創造就業機會;同時帶領企業赴東盟國家開拓市場,構建公平多元的發展環境,讓青年在新興行業發揮潛力。
辯論環節以「新界東北最迫切解決的問題及如何促進特色經濟、改善民生」為主題,各候選人按編號從小到大依次進行1分鐘回答,其後進入四輪跟進發言。
1號陳克勤認為「生態旅遊+文化融合」是關鍵,指出新界東北擁有郊野公園、馬屎洲地質公園等生態資源,以及太平清醮、鄉村祠堂等文化資產,建議串聯景點打造綠色體驗路線,同時通過「規管+監察」平衡生態保護與經濟收益,避免過度開發。
2號李梓敬強調「交通配套+生態保護」,提出優化偏遠景點交通網絡、完善公廁等設施,提升遊客體驗;同時通過導遊培訓強化生態保護意識,推動「分區特色旅遊」,讓新界東北與大嶼山、西貢等區域形成互補,釋放旅遊潛力。
3號黃頴灝聚焦「生態承載+城鄉共融」,建議制定「生態旅遊發展藍圖」,明確生態保護邊界,引入專業管理公司開展環保教育;同時放寬鄉村民宿、小食店經營許可,增設水上的士,讓本地居民共享旅遊紅利,實現「環保+經濟」雙贏。
4號古偉冰提出「民生痛點優先」,在認可生態旅遊價值的同時,呼籲關注家長育兒壓力,重申推動分級制育兒津貼的重要性;同時建議完善海島供水供電設施,發展民宿、營地,優化衛奕信徑補給站,讓生態旅遊惠及更多居民。
5號鄧肇峰主張「創新產業+跨區協作」,認為新界東北科學園擴建潛力巨大,建議集中資源發展低空經濟、健康檢測等科創產業,聯動深圳、北區形成跨區域科創網絡;同時通過「科研-就業」聯動,為青年提供高質量崗位,推動區域經濟長遠發展。
而在跟進發言時,各候選人圍繞「生態保護與經濟收益分配」、「創新產業紅利共享」、「跨區域旅遊協同」等議題深入互動,例如陳克勤提問黃頴灝生態旅遊收益分配方案,黃頴灝以澳洲大堡礁為案例回應「專業管理+社區共享」機制;鄧肇峰則補充科學園無人機配送等試驗進展,強調創新產業對就業的帶動作用,現場形成良性討論氛圍。
論壇最後環節,5位候選人分別總結核心主張,重申服務新界東北的初心,並呼籲選民支持。
1號陳克勤以「24個辦事處、28000宗個案」的基層經驗為證,強調民建聯團隊的實幹精神,承諾繼續關注跨階層需求,推動區域經濟振興。
2號李梓敬回顧過往社區服務成果,提及白石角港鐵站、廣福行車橋等待推進項目,承諾繼續在議會為新界東北發聲,懇請選民給予連任機會,持續服務街坊。
3號黃頴灝重申「破除矛盾、理性改變」理念,承諾通過醫療、交通、基建升級改善民生,推動生態旅遊與城鄉共融,希望成為選民「新的選擇、新的希望」。
4號古偉冰以「實幹擔當」為核心,重申四大議政方向與民生承諾,強調自身扎根基層的服務經驗,為勞工與基層守住發聲渠道。
5號鄧肇峰強調專業優勢與發展理念,承諾以多領域專業能力推動創新產業發展,通過「社區共享基金」保障基層權益,為香港與青年拼機會。
圖片來源:港人講地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