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日前宣布,委任自由黨主席兼飲食界立法會議員張宇人及商界立法會議員廖長江加入行政會議。公布一出,一如既往流言四起,最普遍的說法,乃特首梁振英藉委任商界代表加入行政會議,增加自己連任的機會;此外,坊間亦立刻有質疑,指增加商界代表到行政會議,會令惠及勞工的政策被阻撓,對香港市民不利云云。對於指上述委任可能損害勞工權益,筆者認為是對錯焦,因為不管委任誰人都好,最重要是可以支持政府大力開闢土地,只要達成此目標,勞資雙方的矛盾自然消失泰半。
人力資源乃中小企業唯一可控的成本
在此,讓我們先了解香港中小企在港經營的情況。截至今年六月為止,在香港聘用少於100名員工的製造業公司或聘用少於50名員工的非製造業公司,即所謂的中小企,據統計就有320,059間,佔本港商業單位總數98%以上,同時為香港提供1,291,422個就業職位,約佔香港總就業人數(公務員除外)的46%。
換而言之,中小企業能否持續經營,對香港經濟,以至市民的就業都有深遠影響。那麼,為何今日香港,人力資源彷彿成為老闆們開源節流中「節流」的主要對象?難道真如部份反對陣營轄下的勞工團體所言,商界都是吸血鬼,靠榨取勞工血汗去維生?我看未必。
土地不足是癥結
要分析香港的現象,其實一點都不難,「土地問題」就是商界和勞工始終未能就落實勞工福利政策達成共識的癥結!又是「土地問題」?對呀,老規矩,讓數字說話,待筆者告訴大家為何勞資關係和「土地問題」有關。
據智庫組織團結香港基金會計算,由2000年至2015年十五年間,本港零售業總銷貨價值有1.5倍增長,但同期的私人零售物業面積卻僅增加23%。這種差距,在2009年至2015年更明顯,零售業總銷貨價值有73%增長,但私人零售物業面積卻僅增加3%!
零售業以外,辦公室供應同樣嚴重不足。團結香港基金會估算,在2010年至2014年間,甲級寫字樓的供應缺口總計約225萬平方尺,相等於整個九龍站上蓋環球貿易廣場的總樓面面積。
上述兩組數字代表的現象在港出現,結局就是本港辦公室和商舖租金不斷上升!首先,大家須明白,租金增加並非要「交租」的中小企業可抗逆的成本,在此前提下,中小企業若要控制成本,很多時都被迫要由人力資源著手。
土地不足影響勞資關係
筆者作為「打工仔」,絕非要為老闆說話,引用上述數字只想帶出明確訊息:要緩和勞資雙方的矛盾,讓勞工福利可以持續改善,大量增加可發展、已發展土地,是最直接和有效的途徑。
事實上,如果香港土地供應充足、租金下調,中小企業經營成本下跌,老闆們實沒必要做令員工不快或灰心的行為。張宇人在電台節目訪問中亦明言,作為飲食業界代表,他深明員工開心,方可讓老闆賺更多錢,因為飲食業就是靠員工的笑容及服務去吸引和留住客人。
所以,若要改善香港土地供應不足的問題,特區政府就必須由一個有決心,同時敢向既得利益者說「不」的人帶領;觸碰既得利益,必定得罪人多,這個人亦必須可以抵得住來自四方八面的政治攻訐和抹黑、抵住利益和利誘,香港方能走出困局。
必須持續開闢土地
現屆政府非常努力增闢土地,新界東北計劃、洪水橋新發展區計劃、大嶼山發展計劃、啟德新發展區等等,這些計劃一旦落實,即可為香港提供大量建屋和商業樓宇的土地,加上取消勾地表制度,重掌土地供應主導權,終令香港土地供應稍有起色。
誰是下一屆特首,現時言之尚早,惟不管誰當選也好,都必須繼續今屆政府大力開闢土地的政策。走回頭路,任由土地供應停滯,得益的肯定不是普羅百姓,這點,相信市民清楚不過。1995年至2004年的十年間,香港新增的已發展土地共有7,800公頃,但在2005年至2014年的十年間,卻只合共新增1,100公頃,新增已發展土地接近90%,情況之嚴重莫此為甚。
香港需要甚麼人當特首,彰彰明甚。
原圖:gov.hk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