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法」、「港獨」,哪一樣更影響投資者信心?
「釋法」、「港獨」,哪一樣更影響投資者信心?

「識笑,其實好好笑!」將這一句套入今日部份香港政客,對「釋法」的種種負面批評實在再好不過。自從人大常委會「釋法」後,即有政客高調批評「釋法」破壞香港法治和司法獨立,同時令外國投資者望而卻步;這種說法是否成立,我們還是回到歷史和數據上去討論最好。其實,只要細閱香港過去幾年的成績,即可知道上述的論述只是危言聳聽,況且「釋法」對投資信心及經濟帶來的影響,肯定遠遠不及「港獨」那麼深!
 
「釋法」從未破壞司法獨立
 
筆者由始至於都認為,「釋法」既為香港法治一部份,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此項《基本法》列明的權力,絕無可能破壞司法獨立。近日的「釋法」,乃香港回歸後第五次,以往全國人大常委會先後四次行使《基本法》賦予的權力,解釋《基本法》中不清晰或在香港社會有重大爭議的條文,四次「釋法」,香港的司法獨立都沒有受到破壞。

老規矩,讓數據說話。舉世知名的「世界經濟論壇」在2015年9月30日發表《2015-2016全球競爭力報告》,明確指出香港的「司法獨立」狀況在全球約140個司法管轄區中排名第4!換而言之,香港的「司法獨立」程度較很多所謂的西方民主國家更好、更完善!
 
此外,世界銀行在一個名為「世界管治指標」的研究項目中,審議超過200個國家和地方自1996年至2014年的管治指標,發現香港在1998年的法治指標是80.4分(以100分為滿分),而自2003年起,香港特區的法治指標平穩地停留在90分以上,到2014年更升至93.8分。
 
全國人大常委過去四次「釋法」,分別發生在1999、2004、2005和2011年,上述研究報告明確指出,四次「釋法」都沒有破壞香港「司法獨立」和法治。
 
「釋法」影響投資信心?

至於投資吸引力和競爭力方面,遠的不說,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今年5月發表《2016年世界競爭力年報》,再度選出香港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學院在報告中盛讚香港致力提供良好營商環境,以簡單稅制和低稅率鼓勵創新,保持資金自由流動,擔任內地與環球資本市場的橋樑等。
 
至於「世界經濟論壇」今年9月亦發表全球競爭力報告,香港在138個經濟體當中排名第9、在亞洲則排名第3,而評分則連續4年維持在5.5分水平。報告更表明,香港各方面的表現持續強勁,基建方面已經第7次全球排名第1,反映本港在各項交通運輸設施都質素良好,惟本港需要面臨由全球領先的金融中心,發展成創新中心的挑戰,而創新正是本港表現最弱的項目。
 
同樣,香港過去四次「釋法」,有沒有影響到香港的整體競爭力?答案是:沒有。香港的競爭力被超越,明顯不是因為部份人口中的「法治」受損,而是「創新」及「科研」的能力不及競爭對手!不要忘記,目前最反對「釋法」的非建制派議員,他們才是摧毀香港「創新及科研」競爭力的幫凶;不斷「拉布」,令創新及科技局延誤三年多才成立,試問一句,是誰令外國投資者卻步?
 
「港獨」才是對香港經濟最大的損害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李飛,日前在記者會上解釋「釋法」的各項理據時明確指出,全國人大常委會今次「釋法」,目的就要藉「釋法」去瓦解「港獨」勢力和不許「港獨」份子進入香港的立法機關。換而言之,「釋法」就是要趕絕「港獨」,這點毫不含糊,亦是大部份香港市民的共同願望。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教授雷鼎鳴其實早前撰文分析,「港獨」一旦成真,必定會令香港經濟崩潰。他解釋,外國投資者和政府,今天之所以認為香港地理位置「優越」,全因香港靠近中國這一全球最具動力的經濟體;香港一旦「獨立」,中國不可能不視香港為敵國,地理位置的優勢自動消失,代表投資者絕不會把資金放在旁邊有強大「敵國」的香港。雷教授又指出,香港23%的本地生產總值(G.D.P.)靠轉口貿易及物流,「港獨」就算成功,到時亦不會貨物經香港貨櫃碼頭及機場轉口出入內地。
 
危言聳聽抹黑「釋法」的政客們,看到專家們的分析了吧?由始至終,「釋法」都不是影響香港經濟和司法獨立的元凶;相反,「港獨」才是打殘香港經濟的最大隱憂。政客們為自身政治利益,不斷「靠嚇」,這些舉措其實不難理解,反而香港市民,在非建制派和「港獨」份子群妖亂舞的今天,大家最需要時刻警剔,免受這些一心破壞香港者的糜糜之音煽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