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野公園只能建低密度豪宅?──與思政築覺商榷
郊野公園只能建低密度豪宅?──與思政築覺商榷

 

聲稱由建築師及建築設計師組成的泛民團體思政築覺近日煞有介事地聲言,郊野公園的特點包括「大部分是陡峭的山嶺」、「比較平坦的部份多為集水區」、「交通不便」等等。這些論述當然不能說是全錯,但他們妄圖以此佐證不能發展郊野公園,卻無疑是極誤導性的說法。

具體目標:低生態價值地或邊陲地

依據團結香港基金原建議、特首回應到相關的房策智囊的說法,主論調仍只是考慮發展郊野公園低生態價值的僅數個百分點的面積,而從來均無意把佔香港面積達四成的郊野公園大幅度連根拔起。過去,曾提到具體的「目標」包括一些只具低生態價值、位於邊陲、臨近公路邊等等的郊野公園用地。像日前便有前長策會成員劉炳章提到可考慮先開發大欖郊野公園東北面約六十公頃適合建屋的土地,預期可興建三萬個單位,而該地正正是「位於邊緣」、「鄰近公路鐵路」和「僅佔大欖郊野公園百分之三」,既非只可建低密度住宅,亦無須大興土木做道路基建。

具體對象:公屋輪候者或首置人士

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思政築覺在缺乏理據下質疑發展郊野公園是「搶地建豪宅」,這一點完全是無中生有的指控。特首近日便重提他過往在青年論壇中已曾提及的「郊野公園土地建屋賣給指定對象──首次置業青年人」的主張,為何思政築覺又可以聽而不聞呢?事實上,假如郊野公園建屋一事事成的話,受惠對象肯定會是普羅大眾,屆時,輪候公屋的人士有望縮短輪候時間,希望置業的家庭亦有望一圓上車夢......思政築覺刻意把受惠的對象錯說成是富人,是否想製造矛盾呢?

一塊土地要由「生地」(潛在住宅土地)變成「熟地」(可動工起樓土地),一般需時八年左右。若然像是大嶼山裡頭那一類沒有道路基建連接、生態價值高還要做環評的郊野公園用地,要發展非要用上二、三十年不可。反之,如果選擇的是低生態價值、位於邊陲的荒蕪之地,那速度自然可以加快數倍。這些事實,絕對不容歪曲和誇大。

思政築覺早早歸納出在郊野公園用地建屋,必定大花金錢,一定只建低密度住宅,以及只「益」富人,未免太粗疏淺漏,對於理性討論「造地」良方,有害無益,最終害苦市民。

原圖:網絡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