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車豈因封了一條橋
塞車豈因封了一條橋

上周汲水門大橋發生撞橋意外,進出赤鱲角機場的陸路通道被封兩小時,導致大嶼山成為「半孤島」。事發後,市民才驚悉原來現時由市區去機場只有一條陸路通道,「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這個陌生的名字亦是首次受到市民關注。而及後大家才知道這條原本可以在兩年後落成、第二條連接市區至大嶼山的陸路,之所以要延至三年後才可啟用,原來亦是港珠澳大橋司法覆核官司的「受害者」。

特首梁振英日前指出,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工程因港珠澳大橋司法覆核而被延遲一年,造價即時上升65億。若非受官司影響,連接路兩年就可落成。這次撞橋事故,終於讓很多人知道,原來自己亦有受司法覆核影響。

筆者並非要否定司法覆核,因為在香港司法制度下,司法覆核是市民要求法院裁決政府政策是否違法的重要權利。環顧近年提出司法覆核者,大都都是經濟能力較差的市民;他們透過申請法援去行使制衡政府的權利,正可彰顯香港法治的可貴。

濫用司法覆核 苦果市民承擔

但另一方面,若司法覆核遭濫用,就有可能成為香港發展的障礙。觀乎近十年有關基建工程的司法覆核,大都是政府助訴,不管是2007年清拆皇后碼頭,還是港珠澳大橋香港段環評報告,法院最終還是判政府勝訴,證明特區政府的工程項目,早已有嚴格的規劃、諮詢和把關制度。這些提出司法覆核的個案中,到底有多少申請人像港珠澳大橋案的東涌老婦朱綺華般,「矇查查」遭人游說打官司?相信大部份市民都很想知道。

除經濟發展及競爭力受影響,民生方面,重大基建延誤,上漲的成本當然會轉嫁市民身上;今次的封橋事件,正好提醒大家濫用司法覆核的遺害,而最大的問題就是,影響了市民日常生活中的交通需要。

市民還要啞忍嗎?

回說赤鱲角機場地區的發展,除港珠澳大橋外,機場第三跑道亦是未來的重點基建項目。早前高等法院已批准針對第三條跑道的司法覆核申請,將會排期展開聆訊;換而言之,第三跑道工程極可能落得與港珠澳大橋工程的同一命運 – 施工時間被拖長、工程費大幅上升,直接令香港競爭力勢必進一步受挫。

事實上,香港機場的升降量將於幾年後飽和,機場擴建及優化工程事在必行,眼看區內其他機場,例如深圳機場計劃興建第三跑道、廣州新白雲機場已規劃第四及第五條跑道,香港不進則退,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岌岌可危。市民要繼續啞忍又有人濫用司法覆核來挑戰基建工程嗎?

原圖:www.thb.gov.hk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