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黃旭華為國家默默地作出貢獻!//
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本月6日因病在湖北武漢逝世,終年99歲。其遺體送別儀式,今日(10日)上午在武漢武昌殯儀館舉行。而近日已有不少民眾自發到設於武漢市武昌區中船集團七一九所的靈堂外弔唁黃旭華,在七一九所外擺滿鮮花。
黃旭華1924年出生於廣東汕尾,父母都是救死扶傷的醫生,他有兩個哥哥,是家裡的第三個兒子。1958年,黃旭華沒有來得及跟父母家人告別,就孤身一人來到了北京,被任命為核潛艇研製總工程師,參與並領導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的研究設計工作。
1970年,中國第一艘魚雷攻擊型核潛艇下水。1974年8月1日,中國第一艘核潛艇被命名為「長征一號」,正式列入海軍戰鬥序列。至此,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直到1988年,當「404」艇抵達水下極限深度,成功完成預定的深潛試驗,時年62歲的黃旭華抑制不住內心的欣喜和激動,即興賦詩一首:「花甲痴翁,志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
從1958年組建團隊到1970年中國第一艘核潛艇試航,只有短短不到13年的時間,這對於經驗全無的中國簡直就是一個奇迹。而直到今天,全世界公開宣稱擁有核潛艇的國家也只有6個。這一系列榮譽背後,都有黃旭華的身影。2019年,他被授予「共和國勳章」。
核潛艇是在深水中運動的武器庫和戰鬥堡壘,一個3000多噸重的鋼鐵圓筒要像鯨魚一樣在幾百米深的海底遨遊,必須集成航海、導彈、計算機、核反應堆等幾十個專業學科才能製造出來。核潛艇牽涉到五萬多個台件、幾千米長度的管道電纜、一千多噸的鋼材,令人驕傲的是,中國第一代核潛艇上所有的材料和設備都是自己製造的。
有人曾問黃旭華院士,當一輩子的無名英雄,不出名,能承受嗎?黃旭華回答說,「能,參加核潛艇工作,我就像核潛艇一樣,潛在水底下不希望出名。」2014年,黃旭華當選了2013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在頒獎現場,他動情地說:「若干年之後,我的工作可以公開了。」
資深傳媒人屈穎妍曾在本網撰文談及黃旭華院士的事迹,大家可點擊重溫:https://bit.ly/36vMaip
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